胎儿体重的估算方法

2015-04-27 生长发育 1328人浏览

方法1:触诊估测法

临床通常应用腹部触诊来测量宫底高度和腹围来估计胎儿体重,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

公式:胎儿体重(克)=宫高(厘米)×腹围(厘米) 200

宫高和腹围的测量方法为孕妇排空膀胱,平卧位,用软皮尺测量。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宫底中点的弧形距离为宫高,在脐水平处测量腹部周长为腹围。若胎儿先露部位已入盆,且位置比较低,公式采用 200;若胎儿先露部位未入盆,公式则可酌情不加200。但是由于受到腹壁厚度、子宫张力、羊水量、胎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估计胎儿体重不够精确,但是方便快捷,可以作为临床筛选应用。

方法2:X 线摄片法

数十年前曾经应用X 线摄片测量胎儿的双顶径、腹径及脊柱长度,同时测量孕妇骨盆的径线,并根据这些数值估计胎儿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计胎儿体重,并判断分娩方式,但X 线照射对母儿有危害性,因此,常规用以估计胎儿体重是不合适的,现已基本废弃不用。

方法3:超声估测法

超声测量估计胎儿体重比临床触诊估计客观、受影响因素少,并且应用超声技术估计胎儿体重, 操作方便,对母、儿均无损害。超声手段估测胎儿体重通常是准确可靠的。一般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之差 ≤250科,有较大误差的常常发生在较大或较小出生体重儿。

在介绍公式之前首先介绍一下产科超声经常用到的几个参数,了解了这几个参数,有助于孕妈妈下面的理解。

双顶径(BPD)

双顶径是指胎儿头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位置约为两侧太阳穴上方最宽处骨头之间的长度。随着孕周的增加双顶径逐渐增大,孕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3厘米。在分娩的过程中胎儿的头部通过产道的最大径线就是双顶径。

腹围(AC)

腹围是指测量胎儿肝脏及胃部所在平面的腹周长度。胎儿腹围主要提示胎儿腹部的发育情况。胎儿腹围偏大,表示胎儿比较胖,胎儿腹围偏小,表示胎儿比较瘦小。

股骨长(FL)

是指胎儿大腿骨的长度。医生利用B超(或彩超)给孕妇作孕期检查时,常用它来观察监测胎儿发育的情况。

头围(HC)

头围是指绕胎头一周的最大长度。一般头围就是从胎儿“前额的鼻根部”到“后脑的枕骨隆突”绕一周的长度。

这几个参数分别随着怀孕周数而增加,因此综合之后可以得到一个个预测胎儿体重的公式。

公式1:胎儿体重(克) = BPD(厘米)×900—5000

双顶径法测量的准确性尚可,但BPD的测量准确性往往受到胎头位置和胎头入盆与否的影响。若胎头位置低,则不能测量到双顶径的标准平面从而影响胎儿体重的估计。

公式2:胎儿体重(克)=1.07×BDP(厘米)×BDP(厘米)×BDP(厘米) 0.3×AC(厘米)×AC(厘米)×FL(厘米)

多参数指标对胎儿体重的估计比单参数指标准确性提高,而其中腹围尤为重要。在妊娠晚期,胎儿体重的增加主要与脂肪的堆积及肝糖原的储存有关,体现在超声测量中,即腹围增加。因此,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有关,腹围能较好地反映胎儿体重情况。国内外预测胎儿体重的公式很多,大多数评价胎儿体重的公式都是基于西方人的数据建立的,西方人的体型和东方人有差异,用这些公式评价东方人的胎儿体重,不免有一定的误差。此公式来源于日本东方人群的数据,且公式简单易记,准确性相对较高,适用于孕晚期胎儿体重的估计。

其他公式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以上计算公式仅为估算,并不代表婴儿出生的实际体重。预测胎儿体重的目的在于要及早发现胎儿发育上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出生时的实际体重与预测体重会有正负10%~15%的误差。用这些方法了解宝宝的体重,最好等到怀孕的中后期,测出的指标相对准确,对宝宝的生长指标也能有个较好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