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是人体健康的防御机制,当这道防线被攻破,就可能生病.因此,提高免疫力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呢?
第一招:不要娇生惯养
有些宝宝“娇生惯养”,天气一冷,家长们怕他们着凉,就不让宝宝出门了.这么一来,孩子的呼吸道长期得不到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锻炼,反而更容易感染疾病.
适当的室外体育锻炼,才是增强宝宝体质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刚满月的小宝宝,可以在阳光柔和的时候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时间以30分钟到1个小时为宜.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在大人的监护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器械锻炼或做做体操.新鲜的空气和自由的空间对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强食欲,对提高抵抗力有辅助作用.
要注意的是,锻炼要遵循适度、持续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进行长时间和大体力的运动,否则可能会因为身体劳累过度反而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
第二招:天凉慢添衣服
耐寒锻炼是提高宝宝对寒冷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方法.有些家长总是怕孩子受冻,天气稍冷就给宝宝加上厚厚的衣服,殊不知这样会给宝宝造成一种恒温环境,没有经过寒冷锻炼,反而更容易感冒.
“春捂秋冻”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天气预报和自身的感觉有计划地增减衣服,一般来说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单衣就可以了.
由于秋天天气变化无常,所以要给宝宝多准备几套薄厚不等的衣服,内衣一定要用纯棉面料,毛衣以不会直接刺激到宝宝皮肤为好.
第三招:多吃粗粮
宝宝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自然较多,但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很容易发生营养素缺乏的状况;营养不足,抵抗力自然就比较差.因此,加强营养素的摄入,是提高宝宝抵抗力最重要的一环.
粗粮可提供细粮所缺乏的营养成份,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如果光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很容易就把宝宝给养成小胖墩了.
蛋白质缺乏会造成免疫力缺乏,因此要多吃一些鱼、蛋、奶和豆制品,但要注意男宝宝摄入豆制品要适量,以免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影响孩子身体发育.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喝些酸牛奶或优酪乳,其中的乳酸菌可以增加宝宝肠道内的益生菌,对预防腹泻有明显的作用.
缺锌缺的宝宝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食欲下降,还会造成大脑发育不良.海产品、红肉和山核桃是锌的良好来源,与其吃补锌的药物,还不如多吃些含锌量丰富的食物.
第四招:少去医院
现在的医院拥挤不堪,再加上医院本身就是病毒集中之地,因此特别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一旦发现宝宝身体不适,不要马上去医院,也不要乱给宝宝吃药,可以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一下再做决定.
宝宝感冒了,如果没有发烧,只是有点流鼻涕、咳嗽,应该是一般性感冒,多给宝宝喝点水,症状不重的话也不必吃药;宝宝腹泻了,如果只是比平时多拉一两次,水分不太多,那么有可能是肚子着凉或吃甜东西多了,消化不良.这种情况可以先控制一下饮食,比如喝点粥,观察一下,要是大便性状很快好转,就不要去医院.
第五招:让孩子勤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内70%都是水,因此在平时父母们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让他们养出健康的身体.因为水可以使得人体内的器官黏膜变得湿润,帮助人体抵挡细菌,所以多喝水很重要.在平时可以给孩子背着水壶,即使出门也让孩子带着,让孩子每天坚持八杯水,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
第六招:不必过于清洁
很多父母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免疫系统不发达,于是便会专注于维持环境的清洁,经常使用消毒水清扫家里,消除细菌,其实使用抗菌的物质会更加使得免疫系统变弱,因为只有病毒的入侵才会引起人体免疫细胞的反抗,才会促进免疫细胞变强,免提系统得到提升,如果一直无菌,少菌的话,只会使得孩子的免疫系统失调变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所以清洁要适度,不要过分.
第七招:教孩子洗手
虽然太抗菌、干净无益健康,但仍要培养孩子基本的卫生习惯,尤其在上厕所后把手洗干净,可以防止拉肚子或尿道感染等疾病.
第八招: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会让宝宝更加的健康.如果孩子的睡眠不足的话,那么T细胞就会减少,而T细胞正是对抗病毒细菌的物质,而且睡眠不足,熬夜会使得肝脏功能降低,而肝脏也是分解毒素的地方,所以成长中的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降低生病的几率,提高免疫力.
第九招:和孩子讨论身体自我治疗的能力
让孩子了解身体具备的自愈力,当孩子感冒或擦伤,一起留意他复原的速度,如此孩子将学会相信自己的身体本能,不致过于依赖药物.一项发表在2000年美国风湿病学年会的研究指出,慢性病童的父母如果经常和孩子讨论疾病,强调他们的虚弱,将会让他们更焦虑不安.
第十招:多和其它孩子接触
根据2000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研究,1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幼小时即和较年长的手足,或托育机构里的小朋友相处,日后罹患气喘的机率减少一半.研究主持人怀特博士指出,透过接触其它孩子,暴露在感染原下,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反应,增强他的免疫系统,降低对过敏原起反应而引发气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