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
1.临床分类根据脱垂程度,分为部分性脱垂和完全性脱垂2种。
(1)部分性脱垂:为直肠下端黏膜与肌层分离,且向下移位形成皱襞,故又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其脱出组织较少,长度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脱,可呈放射状排列。脱垂部分为两层黏膜,与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2)完全性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严重时直肠和肛管均翻出肛门外。脱出组织多,长度常超过10cm,形状呈宝塔状,黏膜皱襞呈环状排列,脱垂部分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织。成人大多是完全脱垂,女性较多,常伴有肛门功能不良。
2.症状与体征直肠脱垂病人常有慢性便秘、排粪无规律的病史。起病缓慢,早期感觉直肠胀满,排粪不净,以后感觉排便时有肿块脱出而便后自行缩回,疾病后期咳嗽、用力或行走时都会脱出,需用手托住肛门。如直肠脱出后未及时托回,可发生肿胀、炎症,甚至绞窄坏死。病人常感大便排不尽,肛门口有黏液流出,便血、肛门坠胀、疼痛和里急后重,有时伴有腰部、下腹部或会阴部酸痛不适。
腹部检查无异常。嘱病人做下蹲动作,可见脱出的直肠。
用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纠正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治疗慢性咳嗽和腹泻,去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3)防止脱垂黏膜受损:直肠脱出后需立即托回,防止脱垂黏膜受损,复位后可用纱布卷堵住肛门,也可用丁字带压紧肛门以防脱出。
2.手术疗法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较多,选择上存在争论。按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经会阴和经腹会阴手术。全身情况好的病人采用经腹术式,老人及高危病人作经会阴术式治疗。根据病因及病理改变不同,可有很多术式可供选择,大致手术方法为:消除直肠膀胱或子宫陷凹,修补加强骨盆底和肛管括约肛,提高、固定直肠,切除部分冗长的直肠、乙状结肠。很多手术是几种方法的结合。
预防护理
由于习惯性便秘、长期腹泻、排尿困难、多次分娩、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等而发生的肛管直肠脱垂,则去除病因是预防的关键。
疾病诊断
直肠黏膜脱垂需与环状内痔相鉴别,两者病史不同,环状内痔脱出可见梅花状痔块,充血呈暗红色,易出血,痔块间是凹陷的正常黏膜。直肠指诊,括约肌收缩有力,而直肠黏膜脱垂有括约肌松弛。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可做血尿便常规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1.钡灌肠造影了解有无过长的乙状结肠。
2.排粪造影可见力排时先出现在直肠内套叠,再发展为直肠外脱垂(图4)。
并发症
1.出血偶尔因直肠孤立性溃疡可发生大出血。
2.肛门失禁16%~20%的对气体失禁,17%~24%完全失禁。
预后
各种治疗方法治疗后均有复发可能,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治愈率可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