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都会跳绳了,跳的真好”。
“宝贝,今天得了一百分,真是太棒了……”!
在生活中,我们自己都可能是如上这个样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听到太多的教育专家给我们的意见:“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要以鼓励为主,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年我们因为专家的建议,所以身边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味的选择了“鼓励式教育”。不管孩子做成什么样子,孩子就算是细枝末节的进步,你都能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并大张旗鼓的给孩子你的肯定、鼓励和赞赏。
这样的家长有很多,包括我在内,我都也有着这样一种倾向“自己孩子的一切都是最棒的,我要根据专家的意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不给孩子任何负面的打击,以鼓励和肯定培养孩子的各种潜能”.
“米小,你都会跳绳啦,真不错,爸爸到现在跳绳都跳不好呢!”某日女儿在长期的训练之下终于会跳绳,我带着极大的热情鼓励着。
“妈妈,你别夸我啦,我们班上的ZXL都能跳五个了,我才会一个,你就表扬我”?女儿还是一贯的伶牙俐齿。
“米小,你看你讲故事讲的最好,记忆力也很好,比妈妈强多了”,在女儿厌烦某日的背诵课之前,我鼓励着。
“妈妈,我们班上的ZZS比我背的还好呢,我都没超过她,老师都不表扬我,也就你老瞎表扬。”女儿很犀利的表达了她的观点。
……
在生活中的很多场合,我也会带着这样的表扬和肯定,鼓励女儿在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的各种,我也自认为我带着一双极其犀利的眼睛挖掘女儿生活中细致和琐碎的变化。
在那么一段时间,我甚至对自己带着深深的怀疑,你看我花这么多时间和老师去构建关系,知晓你在学校的细枝末节,甚至违心的赞美你的一切、鼓励你去尝试、肯定你的任何进步,你还“不领情”?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也许有能力、时间、精力去观察孩子细致的变化,并在合适的时候给与他们肯定和鼓励,而我认为米小在成长过程中基本面还属良好,而她也开始渐渐的反感我的无原则和无节操的“表扬肯定和鼓励”。
其实通过女儿对我的表扬和肯定的反感,结合自己成长的过程,其实我也渐渐的意识到:“表扬孩子真的需要适度”。在家长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有超强的能力,而如果我们将孩子放在人群中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孩子原来真的不如我们想象的美好,而我们一味的肯定和鼓励,也许会带给孩子对自己的错误的认识和判断,比如:“孩子会真的以为自己就做的很好,孩子也许会认为不管自己做成什么样父母都会认为我做的很好,孩子甚至会片面的认为别人做的好的都是假的,甚至我们也见过部分被完全鼓励着成长的孩子的过头的自信和盲目。”
其实,鼓励并没有错。
错就错在我们的鼓励,在生活中因为过度而变得越来越“廉价”。
也是因为越来越“廉价”,孩子才会越来越不看重,就像用棍棒的教育是一个道理,过多的棍棒对孩子的震慑作用也许并没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收起你那“廉价”的鼓励和肯定吧,在育儿和生活的过程中适度是唯一的原则和标准,爱恨情仇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