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孩子怎么教

2015-07-17 生长发育 71人浏览
问:我女儿上小班半年了,还不适应集体生活,内向少语,不合群,令我们困惑。

答: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幼儿:对成人的要求不当一回事。老师说上课了,他还要在游戏角再玩一会儿,上课也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妈妈说吃饭了,他还是管自己摆弄玩具,全当听不见;他游戏的伙伴少,表现出不合群,平时少言寡语。这类孩子往往令教师和家长感到困惑,要么顺其自然,要么就批评、指责。

应该看到,这些孩子在个性发展上确实有些问题,与同龄人有差异,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这些孩子聪明,接受能力较强,虽然上课不发言,等下了课,还是能回答出一二;让他做一件他喜欢做的事,他会完成得很像样。那么,如何激发他们的长处,提高自我的约束能力?

一、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幼儿由于心理尚未成熟,行为控制能力弱,情感稚嫩,个别幼儿心理提防性较强。所以,老师与家长要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无压抑、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每一天充满快乐。当孩子的行为不能自控时,打骂、责备等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促成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二、多一些宽容理解

幼儿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成人的鼓励。我们要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当孩子不听话,我行我素时,老师或家长可以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并说出这样做的好处。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平时,特别要善于根据这些孩子的兴趣,多与之交谈、游戏,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让他们感到老师、父母都很喜欢我。

三、强化幼儿的自我约束行为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遵守相应的社会规范。一个人的规则意识要从小培养。要让幼儿明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至于有的孩子,无理取闹,甚至以哭闹相要挟,我们成人也不能迁就,可采用冷处理的方式,暂时不理他,过后再说道理。

最后,还应注意为幼儿创设必要的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多交朋友,逐步学会与人合作、友好相处,从而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