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在人群中调查的发生率大概是在7.8-34.9%,年龄越大者,发生率越高,绝经后患者较绝经前更多见。近些年来,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报道,在原发不孕女性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可以高达50%以上。子宫内膜息肉多数实在行B超或者宫腔镜检查时才发现,息肉可呈单一性也可呈多发性。
疑问一: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
诱发子宫内膜息肉的原因有3个,一主要是患有妇科炎症的女性没有及时治疗,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子宫内膜;二主要是雌激素水平过高,子宫内膜仅受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作用,导致子宫内膜无限制生长,则易产生息肉;三主要是由于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性交损伤子宫颈、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所致。
疑问二:子宫内膜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中心刘玉环主任表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常常会导致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或者不规则子宫出血,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一般是由于不规则出血去医院检查才发现,绝经前子宫异常出血的妇女中10-40%可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并且症状轻重与息肉的数量,直径及位置无关;子宫内膜息肉也会导致多囊卵巢和子宫内膜异位,原因是排卵障碍,高雌血症造成的内膜持续增生,缺少孕激素转化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如果充塞宫腔,就会妨碍精子和孕卵存留和着床、妨碍胎盘植入和胚胎发育。合并感染改变宫腔内环境,不利于精子和孕卵的成活。合并输卵管或卵巢炎,可引起梗阻性或无排卵性不孕。
疑问三:子宫内膜息肉需要处理吗?
子宫内膜息肉是否需要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恶变的风险、是否合并有不育的问题以及医院的条件来进行决策。有27%的息肉,经过一年的观察,可以自然消退。通常而言,25px以下的小息肉容易发生消退,且恶变的机会不大,因此,25px以下的息肉是可以选择保守观察。
有研究提示,在经过孕激素类的药物治疗后,息肉有更大自然消失的机会,但是需要考虑的是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含激素的避孕环(曼月乐)对降低息肉的发生也有作用,但是仍然是处于研究中。
疑问四: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目前一般用什么方法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中心刘玉环主任指出: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盲刮已经不推荐使用,更多建议是使用在宫腔镜下手术,宫腔镜不仅可以检查宫腔内的情况,更可以同时进行手术切除息肉。患者如果在息肉存在下合并有不育,是一个手术切除子宫息肉的指征,术后的妊娠率可以达43-80%。通过手术可以改善妊娠结局。术后复发是一个少见的现象,一个国外的研究提示9年的复发率在3.7%,术后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较少。
总之,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后,是否需要手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息肉大小、是否有恶变的可能、是否影响生育。如果出现明显的月经延长、月经量过多,B超发现宫腔内有赘生物,或者宫腔内赘生物无法完全排除恶性可能性的患者,均建议手术治疗。另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也建议手术后再试孕。如果需要手术,一般推荐宫腔镜手术。宫腔镜直视下下息肉切除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组织全部需要送病理检查。无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选择诊刮,但是因为诊刮时无法看到宫腔,容易漏掉,而且容易刮不干净息肉的根部,容易复发,因此一般不推荐。
疑问五: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概率有多少?
绝大多数的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的,少数会恶病。有研究者通过十几年的跟踪研究发现,95%以上的子宫内膜息肉为良性病变,大约1.3%为癌前病变,3.5%会发生恶变。与发生恶变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大、绝经晚、有临床症状。除了上述因素外,多发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也会增加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概率。
疑问六:有生育要求和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手术方式上是否有什么不同?
有生育要求和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手术方式没有什么不同,一般在临床上我们都推荐其做宫腔镜手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中心刘玉环主任介绍说:宫腔镜手术直视下进行手术切除息肉比传统的诊刮技术要有优势,可以简单明了的切除息肉,避免遗漏。宫腔镜手术后一个月应做B超复查,如果没有复发建议其尽快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