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宝宝出生不久,在用力排便或哭闹的时候,肚脐就会鼓出个包包。等宝宝安静下来,那个包包又会自动消失。这个奇怪的东西是什么?是脐疝。
脐疝是从哪里来的?
● 脐疝是宝宝腹腔内的肠管、大网膜等自脐部薄弱的部分凸出到皮下形成的球形软囊。脐疝形成的原因,与宝宝的生理特点有关。脐带脱落后,脐部形成的瘢痕是一个薄弱点,而且在婴儿时期,宝宝的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还没有合拢,所以腹腔内的脏器、组织容易“突破”这个薄弱点,出现脐疝。从脐部能摸到宝宝的腹壁有个环状的小洞洞,这叫脐环,直径大多在1 厘米左右,2 ~ 3厘米的很少见。早产儿相对足月儿来说发育更不成熟,因而发病率更高。
●在宝宝腹部用力的时候,如哭闹、用力排便、咳嗽等,这个囊状物就会出现或体积增大;宝宝安静时,这个囊状物就会缩小或消失。
●大约15% 的新生宝宝会发生脐疝,但一般没有不适感,也不影响生长发育。
脐疝需要治疗吗?
脐疝看起来有些可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妈妈不用担心,只需要观察和等待。80% 的脐疝宝宝可以在1 岁以前自愈,90% 可以在两岁以前自愈。因为随着宝宝的长大,腹肌会逐渐强健起来,脐部的薄弱点变得不再薄弱,脐环能慢慢狭窄、缩小,最后完全闭合,所以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如果脐疝宝宝到两岁时还没有自愈,或脐环比较大,直径超过2 厘米,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即使如此,妈妈也不必害怕,手术难度不大,治愈率很高。有些妈妈用硬币直接压住宝宝凸出的脐部,希望借此改善状况。但是,不论用硬币压,还是用胶带或衣物缠住,对脐疝都没有实质性疗效,反而容易出现接触性皮炎,特别是在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