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成绩的虚假性和欺骗性
看到这个题目,请不要误会,并不是说小学的成绩作弊,而是小学的成绩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实在是不重要,家长千万不可过分重视这个分数的高低。
从理论上讲:0-6岁阶段,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用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出90%以上:即”阅读能力“!但是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付聪明就被饿死了!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孩子本已经全天在学校跟着老师听课、做题,晚上还要加班完成大量的作业,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同入海捞针,实在得不偿失。不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读名著如同满山种树,最后收获的是一片森林!其效果远高于入海捞针,即便捞到了也只是一根针。
之所以说,小学阶段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是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夺来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高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进入社会后,当需要工作能力而并非成绩单来评定一个人的发展时,这种分化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了!
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绩,甚至被老师每天都在强调的分数所迷惑,不舍的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玩,认为是浪费时间!可是,当孩子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而缺乏成长力量,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小学阶段的成绩一定要平静一些、含养一些,不要追求分数的高低,要更看重为孩子后面的成长做好充足的准备!
人生如同花朵:
小学阶段是植株成长刚打花苞(打基础)
初中是含苞待放(努力发展)
高中才是怒放的阶段(冲刺高考)
大学却是新的更高一轮回的成长过程:更多的博览群书和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打下进入社会的基础),20-30岁走向社会后,植株拔节成长、刚打花苞(做社会的学生),30-50岁是含苞怒放(经验丰富、精力旺盛、创造社会价值,把灿烂和芳香绽放出来!),50-70岁是结子阶段(人生的收获季节)!
所以,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是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习惯培养上,才真正事半功倍,并让孩子受益终生!
延伸阅读2:
面对期末成绩,看淡一些好!
儿子昨天又去K歌了,下午放假半天,上完外教课后然妈带俩孩子和另一个幼儿园时期的好朋友一起聚会K歌,晚上快六点钟回来了,真是很感激然妈,孩子们两次K歌,我都没参加上啊!儿子回来很高兴地说:“太过瘾了!”并告诉我,他贪吃把不知辣豆的东西倒入嘴里,险些辣出眼泪。听他说出一连串的歌名,就知道孩子们又嗨爆到全场啊!看来这小子现在会唱的歌还真不少,有些俺都没听过呢。
昨天回来还报告了一件事,周五下午二点开家长会,让我参加。我提议,让爸爸参加一次!结果儿子说不行,并定下规矩:如果考试成绩不错,表现很好,老妈参加!如果考得不好,表现一般,老爸参加!呵呵,我笑,老妈我优待啊!也从侧面看出,这次这小子自我感觉表现不错啊!
这次期末考试成绩已经出来了,他大致说了一下,我也没记住,明天开家长会具体再说吧!其实对我们而言,对他的成绩没怎么在意,原因很简单,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只要他平时养成的学习习惯不错,相信成绩也差不倒哪去,这一点我坚信。
又到一年考试季,又到一年期末成绩公布时,此时孩子的成绩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刺激家长的神经,其实家长应该放松心态,毕竟孩子的人生不光只是学校的成绩,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好的品德,好的为人处世的情商,好的的阅读习惯等等更能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成长。
昨天在微信圈子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小学成绩的虚假性和欺骗性》,觉得里面的观点很好很有说服力。小学的成绩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实在是不重要,家长千万不可过分重视这个分数。
此时的成绩可能真不代表孩子日后的能力,更不要因此而迁怒孩子,而是要从孩子一生成长上来考虑,全方位有目的的引导孩子朝良性方向发展,当然我并不是说小学成绩不重要,一个人如果在小学阶段把成绩考个稀里哗啦的,也说明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呢。
反观儿子,觉得他的童年还真是很幸福啊,最主要的一点是只要想玩,小区里总有玩伴,几个小男生一玩起来就是天昏地暗的,玩得痛快,学起来也能安下心来,最重要的一点只要有时间他就读书。随着年级的增长,作业量的增多,也让我们苦不堪然,希望他在学校认真听讲理解所学,回家快速写完作业,腾出大量时间进行阅读!
所以说面对期末成绩,看淡一些,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全面让他在基础知识、习惯养成上以及阅读上多下功夫吧,相信这些做到了,成绩提高是早晚的事情!
延伸阅读3:
女儿考99分已是倒数第三名,妈妈发帖称“压力山大”
专家:不应把焦点放在追求100分上
“我女儿在天河区一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上周五进行了数学测试,全班45人,我女儿99分,已经是倒数第三名了!”日前,广州妈妈网一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引发家长们的广泛讨论,浏览人数超过1万人次。据悉,目前广州小学已不允许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但有老师会将成绩转化成等级,然后公布每个等级的人数,让学生和家长心中有数。老师们用心良苦,家长们的焦虑却丝毫没有减轻。
网友“小小幸福2013”在帖子里说,女儿数学测试的卷子发回来后,得知她考了99分,正以为她考得还可以时。老师在班级家长群里公布了考试结果。一个班共45人,全部在90分以上,100分的有30人,全班平均分99分,最低分96。“我女儿99分已经是倒数第三名了!”随后,她又解释这个倒数第三名实际应该是“倒数第三低分”,即班上还有很多学生考了99分。“女儿为此感到很失落,我和她爸爸都鼓励她,说她已经很棒了,99分说明还有进步的空间,但她还是觉得失落,想像别人一样拿100分,还说明天考语文,一定要考到100分。为了第二天的考试,女儿一直在读拼音,瞬间觉得孩子的压力好大啊!”
这位妈妈的经历在论坛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纷纷留言跟帖。经梳理发现,在这些留言中,家长们的观点分为“两派”,一个是“焦虑派”,担心一二年级不能保持在第一梯队,到了三四年级将会更加跟不上。更多的网友则主张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学校:如何公布成绩煞费苦心
义务教育法规定,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记者询问多所小学老师,虽然不公布学生的成绩以及排名,但会想办法告知学生在班级里的大概位置。
天河区华成小学的郭校长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是给学生成绩分等级,譬如85~100分为A等,75~84分为B等、60~74分C等、60分以下D等。“一方面避免‘分分计较’,另一方面如果有家长要了解孩子在班上的位置,老师会将各个等级的人数告知,家长就心中有数了。”郭校长说。
越秀区某重点小学的老师则会给家长群发短信,列出满分学生的姓名并提出表扬,公布平均分,获得95分以上的人数、90~94分的人数以及85分以下的人数。
专家:应强化孩子追求成功的喜悦
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先烈东小学心理科组长肖冬梅看来,家长们不应该把焦点放在“该不该追求100分”上,而是应该分析,在追求100分的过程中,孩子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如果孩子只是稍微努力一下,或者注意一下改掉粗心的毛病,就获得了一百分,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大力表扬、鼓励,去强化孩子成功的体验。如果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例如熬夜,才换来这一分,那这是不值得的,家长就应该开导孩子,减轻孩子的焦虑。”
肖冬梅认为,公布平均分以及各个等级的人数,这都是有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公布100分孩子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