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各个生长发育期的特点

2012-11-27 亲子百科 379人浏览

我们一般将小儿时期划分为胎儿期(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发育期,以便于根据各期特点来进行身体保健和疾病预防.不同年龄期有其独特的疾病发生,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期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别.

胎儿期

胎儿期是从卵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这个阶段,在母体子宫内约经过280天(40周),总称为胎儿期.最初2周为胚卵期,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长大.胎龄2~12周为胚胎期,各系统组织器官迅速分化发育,基本形成,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发育受阻,可以导致各种先天畸形.12周后至出生为胎儿期,各器官进一步增大,发育逐渐完善,胎儿迅速长大.胎龄满37周出生的小儿为足月儿.这一时期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孕母的健康、营养、工作、环境、疾病等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当孕母受到不利因素侵扰(如理化创伤、营养缺乏、感染、药物等)时,可使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发生障碍.而引起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等不良结果.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新生儿期

新生儿是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足28天,称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足7天又称围产期).这一时期新生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新生儿的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又不够成熟,易发生体温不稳定、体重下降及各种疾病如产伤、窒息、出血、溶血、感染、先天畸形等,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根据这些特点,新生儿时期保健特别强调护理,如保温、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

婴儿期

婴儿期出生后28天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这个时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各系统器官继续发育和完善,因此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特别高,如不能满足,易引起营养不良症,最突出的是营养不良性贫血.婴儿期为什么要强调加辅食,特别是4~5个月时要加鸡蛋黄.就是为了增加铁元素的摄入量.孩子由母亲体内储存下来的铁质只够使用5~6个月,如不及时加辅食,孩子就会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因为缺乏血红蛋白而中空.如果补充铁质或增加辅食,贫血会很快消失.

婴儿期是婴儿由乳食向饭食过渡的时期.婴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易发生消化与营养的紊乱,很容易发生腹泻,这种腹泻往往伴有脱水及酸中毒等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的也会危及生命,与年长儿的肠炎、痢疾有明显的区别.另外,乳儿肝炎也是婴儿期特有的疾病.乳儿肝炎实际上是乳儿黄疸的代名词,并非我们平常说的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而是一组疾病的笼统诊断.这其中包括中毒性肝炎、胆道梗阻、胆道闭锁畸形等多种疾病,只是短时间内无法分辨清楚,又无有效的特殊检查方法查清楚.所以才做出这样不明确的称呼.婴儿期抗病能力较弱.来自母亲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又尚未发育成熟,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需要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

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为幼儿期.生长发育较前稍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活动范围渐广,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智能发育较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方面的能力增强,是早期教育及培养好习惯的时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尚不足,故应该注意防止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饮食已经从乳汁转换成饭{菜.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仍然需要注意营养,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此时接触外界较广,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各种寄生虫的机会增加,加之孩子的先天免疫力已开始下降,孩子得传染病的发生率达到高峰,水痘、麻疹、腮腺炎、猩红热、百日咳、风疹、幼儿急疹、白喉、痢疾、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等大多数传染病都在这个年龄段内发生.计划免疫的各种防疫针都在这个时期接种也就是这个道理.

学龄前期

3周岁以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体格发育速度已经减慢,达到稳步增长.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爱问、喜模仿、知识面迅速扩大.能做较复杂的动作,学会照顾自 己,比如穿衣、吃饭和洗漱等.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会讲故事、背儿歌、跳舞蹈.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和劳动的习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学龄前期小儿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孩子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是传染病继续发生的年龄,父母应经常注意孩子活动的环境中是否有某种传染病发生,应经常检查孩子有没有各种传染病的征象,如腮腺部位肿不肿,皮肤有无红疹及水疮.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合并症发生.这一时期小儿喜模仿而叉无经验.故发生意外事故也多.应多加注意这些特点,做好预防工作.

学龄期

学龄期即7~14岁.孩子已经进入接受教育训练的学习阶段,智力发育日臻成熟,除加强营养外,锻炼身体十分重要.根据骨骼肌肉发育的特点培养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椎变形,防止近视及保护牙齿.一些婴幼儿少见的慢性疾病,如风湿、肾炎、结核、贫血发病率上升.

青春发育期

青春发育期即14 ~20岁.此期是人生体格发育的第二次飞跃,并由于内分泌发育而出现了性发育,由此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月经、遗精、变声、痤疮、性格变化等,这些本来是生理性改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导致疾病.不少疾病,如结核、哮喘、结缔组织病,在这一阶段均经历着严重的考验,有的会自然痊愈,有的则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由于锻炼和游泳等出现的溺水、骨折、外伤等意外事故也增多,应注意预防.

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儿童的成长包括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成长中的儿童在各年龄阶段身心都有较大变化.

身体的发育身体的发育指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体的各器官、系统也逐渐发育成熟.生殖器官在10岁以前几乎没有什么进展,而在10岁以后青少年期才迅速发展.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大脑是神经系统的重要部分,其发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极为重要.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量为390克左右,第1年脑重量增加最快,3岁时,发展到900~100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75%.心理活动也有相应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八九个月的婴儿开始能听懂简单词语.例如,成人一边招手,一边说“再见”,同时另一人把着孩子的手,让他被动地招手,经过多次重复训练,孩子就在这一词的声音和动作之间建立了暂时的联系.先是看到别人招手,说“再见”时,他会主动招手,则不需动作,只要听到“再见”这个词,就会主动招手.

1岁左右的婴儿能听懂的词有10 ~20个,而最先学会的词通常是“妈”.因为妈妈和他接触最多,是最亲近的人,同时,“妈妈”一词发音较容易,成人常以“妈妈”这个词开始教孩子说话.

1~3岁时,儿童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发展,首先是理解语言的能力大大加强,继而学会单词、简单句,直到能用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在正常教育条件下,2岁左右的孩子能说出简短的句子,例如,“我要吃糖”“妈妈好”“我和哥哥玩”等.3岁的词汇量已达1000个左右,句子结构也逐渐完整.这时儿童喜欢与人交谈,爱听童话故事,并能理解内容.

认知能力的发展2~3岁的儿童感知觉渐趋精细,能辨别黄、红、蓝等基本颜色,能辨别上下、远近、室内室外、白天黑夜等,掌握了一定的空间、时间概念.“注意力”和“记忆力”不断发展、丰富,能短暂集中注意于某一事物,能按照成人提出的要求完成一些简单任务,如坐下、自己吃饭等c此时,记忆多为自然记忆,能记一些儿歌或简短的故事,但不持久、易忘,需经常练习和强化.2~3岁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常根据直觉来行,思维比较简单,常常在行动中进行,例如,问孩子样才能把桌上的汤匙拿下来,他并不回答你,而是上跑过去拿.幼儿能对事物做简单分类和概括,知.这是布娃娃,那是小汽车,哪些是能吃的东西,哪些,玩具,但还不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来做概括,因他对抽象的名词概念还不能理解、接受.情绪和个性的发展1岁的婴儿已有恐惧、愤怒、.恶、快乐、依恋和怯生等情绪表现.整个婴幼儿时期r情感表现最大的特点是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小,这一特点就越突出.例如,一个二三岁的孩子,如果心爱的玩具被同伴抢走,会立即放声大哭,或者边哭边抢,在短时间内,完全听不进劝告,只有把玩具还给他,才能停止哭泣.此时,情绪极不稳定,常常喜怒无常,或易哭易笑.婴幼儿依恋母亲.一旦分离,则易产生焦虑.在父目长辈的呵护下,婴幼儿会产生满足感,促发群体意识的形成,增强了依恋情绪,这是儿童早期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中心.依恋通常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发展.而失去依恋产生的焦虑体验将影响其成长和早期教养,应将婴幼儿时期的失去父母依恋的焦虑体验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感到舒适、安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