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析尖锐湿疣

2013-04-23 亲子百科 207人浏览

尖锐湿疣属于中医“千日疮”范畴.中医古籍对本病也有记载,《灵枢·经脉》篇有“疣目”、“千日疮”、“枯筋箭”之称.其中,生于两阴皮肤粘膜交接处的疣由于湿润、柔软,形如菜花,污秽而色灰,故民间有“菜花疮”之称.现代中医则予以定名,有名之曰“瘙瘊”,俗称“臊瘊”.

中医认为,尖锐湿疣的发病主要是湿热邪毒外侵以及正虚邪恋所致.由于房事不洁或间接接触污秽之物品,湿热淫毒从外侵入外阴皮肤粘膜,导致肝经郁热,气血不和,湿热毒邪搏结而成疣体.湿毒为阴邪,其性粘滞,缠绵难去.同时更易于耗伤正气,致肌体正气难复,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如此而为尖锐湿疣难以根治之原因.不难看出,“湿热毒邪”为尖锐湿疣疾病产生之根源,而“正虚邪恋”则使其反复复发.

湿热下注证

湿热下注证常发生于素体肥胖,阴部潮湿的患者.证见或有肛周皮损潮湿红润,或有包皮过长,或有白带过多或其他皮肤病.常伴口苦,口粘,口渴不喜饮水,大便粘滞不畅,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这是由于肝胆湿热下注,循经流注阴部所致.治疗宜清利湿热,解毒消疣.

方药如下:

苍术10g 黄柏10g 生苡仁30g 土茯苓30g 丹皮10g 通草10g 泽泻10g 马齿苋30g.方中苍术、黄柏清下焦湿热;生苡仁健脾除湿,具有抗病毒的功能;配土茯苓、丹皮、通草、泽泻、马齿苋解毒除湿,活血化瘀.如湿热重者,可加入龙胆草10g;大便不通者,可加入芦荟10g.

外染毒邪证

外染毒邪证发生于不洁性交的患者.常见疣体增大迅速,或合并梅毒,淋病,有明确的不洁性交史.自觉症状常较轻或无,舌脉亦可正常.这是由于外染毒邪,毒气蕴滞,故疣体增大迅速.治疗宜清热解毒除之.

常用方药为去疣三号方加减:

马齿苋60g 败酱草15g 紫草15g 大青叶15g 木贼草15g.方中马齿苋为主药,清热解毒;配合败酱草、紫草、大青叶、木贼草加强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效.如皮损灰暗,或病程较长,酌加蜂房、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气血瘀滞证

气血瘀滞证主要见于湿疣日久,疣体灰暗的患者.见于皮损暗红或暗褐色,增长缓慢,经久不消,或有疼痛的患者.舌暗淡,苔薄白,脉细涩.这是由于毒邪结聚日久,阻滞气机,致气血瘀阻所致.治疗宜理气活血,化瘀散结疗之.

常用方为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0g 红花10g 川芎10g 当归10g 白芍10g 丹参10g 蜂房10g 柴胡10g 夏枯草30g.方中取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丹参、蜂房活血化瘀;柴胡疏肝理气,引药直达病所;夏枯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如患者为气虚者,可加入生黄芪30g,补气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疣体坚硬者,可加入生龙牡各30g以软坚散结.

毒火郁结型 

可见患处红肿,有红斑、丘疹、水疱或溃烂,自觉疼痛,排尿不畅,伴有口舌生疮,急躁易怒.这是由于毒火郁结,不得宣泄所致.治疗宜清热、泻火、解毒.常用方剂为导赤丹加减:黄连10g 黄芩10g 山栀子10g 木通10g生地10g 淡竹叶10g 泽泻10g 大黄6g 生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1剂. 

湿热生虫型

可见患处部潮红,起水疱或糜烂,阴茎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白色念珠菌或滴虫感染;多伴有阴部潮湿,阴部瘙痒,口苦,口粘,小便黄赤.这是由于湿热之邪下注肝经,生虫所致.治疗宜清热除湿,杀虫止痒.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 柴胡10g 黄芩10g 山栀子10g 车前子10g 泽泻10g木通10g 土茯苓30g 百部10g 贯众10g 鹤虱10g 

肝肾阴亏型

可见患处有斑片或有肥厚,或硬化,一般没有瘙痒和疼痛,可伴有腰酸、早泄等症状.这是由于湿热或湿毒伤及肝肾之阴所致.治疗宜滋补肝肾为主.常用方药为六味地黄汤加减:生熟地各10g 山萸肉10g 山药10g枸杞子10g 丹皮10g 茯苓20g 丹参10g 泽泻10g 蒲公英30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