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用药,要防“药以乳传”

2015-07-15 母婴用药 619人浏览
照全家福时,小孟一家人都争着抱刚满半岁的胖宝宝。看见宝宝健康红润的笑脸,回忆宝宝出生半个月时的那场惊吓,小孟现在想起都还心有余悸,只因为是自己当时在高温季节里吃了隔天的饭菜后喂奶,使宝宝吃奶后引起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即肠原性青紫症),把孩子抱到医院后,注射了美蓝针剂才渐渐恢复。

不当饮食会引起乳汁污染,而乳母对药物不加区别的摄取,对乳汁的污染也就更大,受其害的将是你怀中的小宝宝。

“药以乳传”,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给孩子哺乳的母亲生了病,也和其他的病人一样,需要打针吃药,于是药物被吸收进入乳汁,使乳汁受到“污染”。这会给正处于大脑、骨骼、牙齿等重要器官迅速发育期的婴儿带来危害,如出现皮疹、呕吐、腹泻、肝功能受损、骨髓抑制症状等。如果我们了解了药物的特性,知道它们在血液、乳汁中的滞留情况,就可以避免药物对乳汁的“污染”。

现代医药研究表明,药物进入体内后,在乳汁和血液中的浓度,可出现四种情况:

l、乳汁中无药物浓度,如先锋霉素Ⅰ、Ⅱ,新青霉素、普鲁苯辛、心得安等。

2、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浓度。大部分药物为这种情况,如青霉素、氯霉素,各种维生素等。

3、乳汁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相近,如磺胺、灭滴灵、异烟肼、地巴唑等。

4、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浓度,如红霉素、眠尔通等。

显然,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越高,对乳儿的影响就越大。有些药物虽然在乳汁中浓度不是特别高,但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肝肾功能较差,不能将药物及时排出,这些药也会因在乳儿体内积蓄而危害其健康。如妇科常用来杀菌消炎的氯霉素,其在乳汁中的浓度仅为血液中的二分之一。但在乳儿体内积蓄到一定浓度,婴儿就会出现口唇紫绀、面色苍白、呼吸不规则、呕吐、腹胀等症状和体征,在医学上称灰婴综合征,最后多因循环衰竭而残废,所以哺乳期妇女必须禁忌。研究表明,哺乳期妇女必须禁忌的药物还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这类药物与乳汁中的钙结合,会使钙不易吸收,药物经乳汁被婴儿吸收后可沉积于乳儿牙胚中,使小儿牙齿发黄。最近有人发现红霉素也可引起婴儿牙齿发黄,这是因为红霉素可与人牙齿及骨头中的钙质结合,生成红霉素钙,而这种色素就是导致婴儿牙齿变黄的物质。所以乳母不宜长期服用红霉素。对于乳汁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相近的灭滴灵、异烟肼、磺胺类药物,乳母更不宜服用。

那么,患病需要药物治疗的母亲该怎样避免婴儿受“乳汁药物污染”之害呢?首先,哺乳期的母亲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如果因病情不得不使用,可用疗效好而毒性较小的药物代替,用药时间越短越好。哺乳时应在用药4小时后。如果乳母患急性病需用药,并且不能用毒性小的药物代替时,可暂中断母乳,以牛奶、奶粉等代替,乳母应定时挤尽或吸出乳汁以防回奶,待病愈停药后再喂母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