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

溺爱的类别

(一)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有很多人贴合体会让他像“小皇帝”一样

理性惩罚(如果孩子还继续耍无赖,父母可采取“冷三分钟”的办法.这三分钟不看,不说)

(二)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三)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教育不能光说不练,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

(四)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仅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贪心的恶习

(五) 包办代替

由于家长的溺爱,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因为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没有独特行为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六)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对孩子悉心培育、满怀期待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把握好“度” 父母越呵护,孩子越逆反

(七)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

孩子要“摔打着养活”,放开束缚孩子的手,让他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长

(八)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同时,还要注意耐心细致,具体周到

(九)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 教育孩子的六种错误态度

以上9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溺爱和偏爱对孩子的影响

溺爱和偏爱都是父母向子女过分倾注爱的情感的有害表现.独生子女成为备受宠爱和优裕照顾的“小太阳”、“小皇帝”.不少父母把过多的爱心倾注在孩子身上,处处满足和依从孩子的愿望与要求,甚至迁就、纵容孩子的无理要求,助长了孩子的任性、娇纵的不良行为习惯,这就是溺爱.而一些两个子女的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家务,容易忽视同子女的交硅与情感交流,偏爱一个,歧视或苛求另一个,造成子女间的不平等.

溺爱和偏爱给子女带来有害的影响.家长因此不能理智地教育子女,对孩子没有一定的行为要求,一味百依百顺.吃水果,孩子要大的就让挑;想撕书本就让撕;要爸爸当马骑,爸爸就得爬在地上让孩子骑着玩;“枪”对准谁,谁就得倒地装死,不让起来,即使是老奶奶也不例外.父母想劝阻,但一看到孩子哭闹,就心慈手软败下阵来,总认为孩子还小,以后教育还来得及.久而久之,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另一方面,偏爱孩子的父母往往给孩子过多的保护、照顾和干涉,怕孩子出危险,或者把孩子关在房里,留在自己目光照顾之内,导致孩子依赖他人,丧失独立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缺乏自立意识,不懂得与同伴共处.

这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带来很大的麻烦与困难,甚至会给家长自己的晚年带来痛苦与不安.所以溺爱和偏爱子女的家长要猛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感情与教育子女之间的关系,正确教育孩子,做到既爱孩子,又严格要求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

溺爱可能造成的后果

从家庭来讲

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独苗,恃宠而骄.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四处碰壁后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

从爱情和友情来讲

不会珍惜爱人和朋友感情.认为恋人(朋友)对你所做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因为从小就是在溺爱中长大.轻则好朋友很少.爱情不如意.重则是众叛亲离.

当然,如果是个聪明人的话,只要努力克制改变自己的缺点.成功也很容易.毕竟人都习惯性格脾气都是慢慢养成的.改也一样

溺爱导致心理问题

1、溺爱剥夺了幼儿的运动机会.发展运动能力、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身体,是孩子最初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溺爱孩子的家长常担心孩子拿这摸那不卫生,跑东跑西不安全,限制孩子的活动,致使孩子运动游戏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内心因此自卑孤独.

2、溺爱剥夺了孩子动手做事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溺爱的父母喜欢包揽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情愿自己多累点,也不愿意孩子辛苦.这样做一方面让孩子有“只有你们会做,我不会做”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为他做一切,不懂得感恩,如果父母或别人做得哪里不如他的意,就会很不满,结果就不快乐.

3、溺爱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溺爱的父母多数是专制的父母,小到每天穿什么衣服,大到怎样安排前程,大事小事都替孩子做主,孩子感觉自己就像父母手中的木偶,做什么都得顺应父母的意图,没有自主权,但由于能力不足,又不敢自作主张,因此内心对父母是既抱怨又依赖的感觉.

4、溺爱剥夺了孩子认识规则的机会.溺爱孩子的父母常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的哭闹让步,不能有力地禁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孩子的内心就无法建立遵守规则的意识,不遵守规则,在遇到外界要求他遵守规则时感到愤怒,无理反抗,在人际关系中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这样他也就享受不到友情的快乐.

溺爱养出五类问题宝宝

溺爱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新生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2岁以上的独生宝宝中.溺爱放纵的教养方式对宝宝是有危害的,父母应树立正确的爱子观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平时对宝宝的爱要藏而不露,变保护为指导,坚持正面教育.发现宝宝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发现缺点要及时纠正.

大人对宝宝溺爱、备加保护或放纵,宝宝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过度保护将导致宝宝出现心理畸形和多种多样的身心障碍.溺爱常常会养出5类问题宝宝.

自私自利

成因:宝宝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如糕点、水果等美食都只留给宝宝吃,让宝宝处处在家高人一等.

表现:宝宝认为好的东西理应属于他,独占玩具,独吃好东西,不许别人碰.

应对策略:多引导宝宝与大家一起分享各种物品,经常给宝宝讲“孔融让梨”之类的故事,不迁就宝宝过度的欲望,拒绝他的无理要求,久而久之,宝宝会慢慢改正的.

胆小怕事

成因:妈妈给宝宝下的禁令太多,如怕宝宝出事,不许他独自到外面玩,不许摸这个,不许碰那个.宝宝稍有不适就表现得惊慌失措,使本来不怕的宝宝被宠着哭起来.

表现:宝宝遇事不敢思考,任何一点惊吓就会哭闹.

应对策略:宝宝胆小,不能嘲笑他,要千方百计消除他的恐惧.对于生活中的细节要特别关心,化解宝宝对事物的恐惧感.有意识地让宝宝接触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狗、鸡等,第一次妈妈一定要在身边.妈妈不要对宝宝的一点小意外表现得过度惊吓,应以平常心对待.

性格孤僻

成因:宝宝与外界接触少,家中又没有小伙伴可以玩,只能跟玩具、电视玩.

表现:不合群,性格孤僻.

应对策略:有意识地为宝宝寻找同龄的小玩伴,与小朋友一起听故事、做游戏,这样,宝宝就会渐渐地合群和开朗.

称王称霸

成因:家长的过度迁就,宝宝只要哭闹,就会满足他们的需要.

表现:宝宝想做的事情,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蛮横粗野,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对于宝宝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告诉宝宝原因,如果宝宝耍脾气,妈妈最好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予理睬,慢慢宝宝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

偏食挑食

成因:妈妈爱子心切,只根据宝宝的爱好,给他做他喜欢吃的.

表现:宝宝挑食偏食,不爱吃蔬菜或鱼、肉,营养不均衡,经常感冒发热,体弱多病.

应对策略:妈妈合理地给宝宝搭配饮食,尽量做能够吸引宝宝的食物,如把他不喜欢吃的东西变着花样做给他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