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什么是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2013年小暑时间是7月7日,也就是农历2013年五月三十.

小暑如何养生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那么小暑如何养生比较好呢?

小暑以迟睡早起为宜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定时起睡最好,可保护生物钟不受影响.小暑时节,应该遵循定时起睡的原则.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晚上10点-11点就寝,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尤其是盛夏时节尤为重要.炎热的天气影响人们的睡眠,尤其使人睡得不深不甜.但是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就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且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来,而且醒后有舒适惬意感.

小暑衣着勿赤膊

夏天的时候有些人喜欢在夏天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养生专家张东生说,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所以,盛夏时节最好不要光着上身,相反,应适当穿些衣物,一来可隔热,二来可以阻挡紫外线的照射.

对于冷饮不可多吃

夏季适量吃冷饮可防暑降温但冷饮吃得太多则有害无益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胃肠里的停留间直接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的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比较高,如果骤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外出应调整时间,避免中午高温外出

有些老人此季节中常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头晕胸闷恶心等这些症状,中医讲“暑伤气”,民间则说“苦夏”.对此可适当进补,以补充身体中气之不足,并且要保证睡眠的充足并利用午睡间以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

对于瓜果也不过量食用

夏季瓜果对维持人体内酸碱度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但过量食用会增加肠胃负担重则会造成腹泻,这由于此节气中阴气已生所以生冷硬的食物便会对肠胃有所伤害.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

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小暑吃什么

小暑,标志盛夏来临.暑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特别注意,应以适量、清淡且富有营养为宜.那么小暑吃什么好呢?

炒绿豆芽

[配料] 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 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疗疮疡.

素炒豆皮

[配料] 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 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 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蚕豆炖牛肉

[配料] 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 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功效] 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西瓜番茄汁

[配料] 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 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 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小暑有什么习俗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于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

小暑喝什么粥好

炎炎夏日,人们常常热得吃不下饭,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这时喝养生粥有助于开胃健脾,助消化,同时还有很多保健功效.那么小暑节气喝什么粥好呢?

1、绿豆粥

大米250克,绿豆150克,白砂糖20克.将大米用清水淘净,绿豆去杂质,用清水洗净.将大米、绿豆共煮为粥.将熟时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2、导赤清心粥

生地黄汁50毫升,雪梨1只,粳米20克,竹叶卷心20支,灯芯草2支,连心麦冬6克,莲子心3克,砂糖适量.将所有配料用水煮成粥.每天3次服食.清心;对伏暑引起的心烦不寐、小便短赤热痛、发热日轻夜重、口干渴不欲饮有疗效.暑湿盛、胸闷不食、脾胃虚寒、在便溏软者忌食.

3、南瓜虾米芋头粥

粳米150克,芋头500克,南瓜500克,虾米50克,枸杞、精盐少许.南瓜芋头去皮切丁,虾米用热水泡软切碎,和粳米一起放入锅里文火煮30分钟成粥状.此粥滑润粘糯,有润肠利便的功效.

4、黑米八宝粥

黑糯米100克,红豆、绿豆、薏仁、莲子、桂圆、百合、大枣各50克,红糖米酒各少许.红豆、绿豆、薏仁洗净后,加水浸泡一晚,将红豆、绿豆、薏仁煮、莲子先煮烂,再加黑米等洗煮成粥状.此粥香甜美味,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5、扁豆粥

粳米250克、白扁豆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扁豆粥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止泻的作用.适用于夏季中暑所致的吐泻、食欲不振等病症.

6、冬瓜赤豆粥

冬瓜500克去皮切丁,赤小豆30克.先将赤小豆加水煮沸后放入冬瓜和冰糖适量同煮成粥.有利小便、消水肿、解热毒、止烦渴之功效.

7、苦瓜粥

苦瓜100克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先将大米100克淘净加水煮沸后再放入苦瓜、冰糖、精盐适量煮成粥.有消暑降热、清心明目、去烦解毒之功效.

8、山药枸杞粥

粳米150克,山药200克,枸杞50克,白糖适量.将粳米洗净,山药去皮洗净切小块,文火熬煮30分钟成粥状.此粥绵软爽口,能消除疲劳、补血明目.

9、丝瓜粥

丝瓜100克,粳米250克,食用油10克,精盐3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丝瓜粥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瘘、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等病症.

10、杏仁粥

取去皮尖扁杏仁60克,碾碎,同粳米300克加水煮粥服用,有去痰止咳、下气平喘之功效.

11、荷叶粥

将鲜荷叶一张洗净后煎汤取汁,加入粳米100克煮粥,然后加白糖调匀食用.此粥有防暑利尿、降压之功效.

12、绿豆竹叶粥

绿豆30克,粳米100克,银花露10克,鲜荷叶10克,鲜竹叶10克,冰糖适量.把鲜荷叶、鲜竹叶洗净,水煎,滤渣取汁.绿豆、粳米淘净后煮成稀粥,水沸后加入银花露、药汁,用微火熬熟,加入冰糖.每天2次,温热服食.清暑化湿、解表清心;对伏暑引起的酸痛、无汗、头痛、尿黄、苔腻、恶寒发热、心烦口渴有疗效.

13、黄瓜粥

黄瓜500克,糯米、蜂蜜各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黄瓜粥具有清热解毒、解渴、利水的作用.适用于热病、身热口渴、黄疸、浮肿、热痢等病症.

14、五豆粥

香糯米150克,赤豆、黄豆、绿豆、红豆、黑豆各50克,白糖适量.将五豆洗净后,浸泡过夜,次日清洗后,五豆不易烂可先煮透,再放香糯米文火煮20分钟成粥.此粥色泽艳丽,能健脾和胃、补肾保肝、健身强体.

15、菊花粥

黄菊花20克,大米150克,菊花煮水去渣后,与大米同煮成粥.常食有利尿、防暑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