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

脚后跟疼引发原因

大多情况下脚后跟疼与韧带发炎相关,鞋子不合适,鞋底过硬、过软或太薄等都会引起脚后跟疼的问题,同时胖人也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的症状.除此之外,脚后跟疼还可能与更年期、男性肾虚等相关;疼痛时足跟一侧或两侧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不红不肿,行走不便.也会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脚后跟疼如何治疗

1.陈醋泡脚

从市场上买回一些山西陈醋,取适量(多少以恰好浸泡疼痛的脚后跟为宜)加热到自己所能承受的温度后,然后开始泡脚,醋凉了可以再次加热后继续泡.这样,每天反复泡一个小时左右.另外,晚上睡觉前,取一些面粉,在里面放入部分研碎的花椒面,然后用陈醋调和成糊状,再用塑料布把调好的面糊裹到疼痛的脚后跟上.也可以把陈醋盛在搪瓷盆里,放在电磁炉上加热的,泡脚时一定要注意防止烫伤.

2.陈醋花椒外敷

取适量山西陈醋放入锅内加热到合适温度后,倒进盆里泡脚.醋量以能够浸泡病痛脚跟为宜.醋凉了可加热后再泡,这样坚持每天泡一个小时左右.另外,晚上睡觉前,取一些面粉,在里面放些花椒面,用醋调和到稀稠合适后,用塑料布把调好的“混合面”裹到病痛处.

3.中药治疗

跟骨消痛贴 :成分杜仲、丹参、桂枝、补骨脂、骨碎补、川穹、伸筋草、透骨草、羌活、独活、牛膝、桃仁、红花、川乌、草乌、白芷、细辛、威灵仙、乳香、没药、老蒜、生姜、葱白等

用法用量: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将膏药直接贴足跟痛处.每付可贴三天,十付为一疗程.

功能主治:各种原因引发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发的各种酸麻肿痛不适以及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疼痛,步履困难.

脚后跟疼如何保护

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若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或采用“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

脚后跟疼注意事项

1.尽早治疗,1—2周内患足跟禁止着地,1月内发病者经过下述治疗的治愈率接近100%.而超过3月以上症状可以缓解,但复发率较高.一般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2周左右可以较为完全的吸收,所以能坚持到2周的患者往往治疗效果明显,而且复发的概率也会降低.

2.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3.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4.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5.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加以辅助,改善生活质量及增加疗效.

6.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一般不建议.

7.用苗方跟痛贴,可以迅速打通经络,消除痹毒,输送营养,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同时生筋造络,使得脚后跟痛症状得到全面康复,彻底杜绝复发.

脚后跟疼如何预防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6.每日至少3次的温水泡脚,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泡好脚后患足抬高高于心脏至少20分钟.同时可涂抹消炎止痛的软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