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教育

帮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首先,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完美的双性别环境和双性别影响力.父母双方绝不能在孩子面前进行性别角色优劣的较量,更不要寄希望于自己能完全替代对方给孩子性别影响和教育.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双方要互相支持,展现自已的性别优势,充分展现两性的互补作用.

再次,注重父亲的角色.在幼儿性别教育的问题上,令教育者们比较担忧的是小男孩的女性化倾向.有小男生的家庭,母亲要竭力支持、鼓励男性化气质不够的丈夫,让他尽力为孩子做好男性榜样.

最后,父母双亲在给予孩子正确性别认同教育时要注意不能太“刻板”.比如,要求小男孩要有男子气、小女孩要文静等传统观念,父母可在教育中根据孩子的个性重新要求.

通过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定位自己的性别,对于将来的性教育也打下良好的基础.

影响孩子性别意识模糊的原因

1、“阴盛阳衰”型家庭.父亲懦弱,母亲具有男性性格特质.

2、亲子关系不良,双亲为孩子提供的双性别影响力不一致.例如,男孩受父亲长期冷落,与母亲的共生关系牢固,受到母亲的溺爱和保护;或者女孩受到母亲的歧视,而与父亲的关系过于密切.

3、孩子的性别与父母的期望相反,对孩子实行相反性别抚养和反性别角色教育和要求.

4、父母强烈要求异性孩子学习自己的行为.

5、父母长期分离,单亲家庭.

6、父母亲关系不和,孩子处于恐惧焦虑和无所适从状态,无法确定认同偶像.

做好幼儿性别教育

学校是儿童扩展性别角色知识的场所,教师的性别期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孩子上幼儿园后,“习得”性别角色和相互的性别观念的行为在学校的环境中进行,学校的教材,教师行为、伙伴组织、环境布置等都对幼儿获得的性别角色的行为发生影响.那么幼儿园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怎么的教育环境?幼儿园的老师们又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性别教育呢?

1、幼儿园卫生间要实行男女分厕

案例:在幼儿园里,经常孩子们几个人“躲在”厕所里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并且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小朋友在上厕所,几个小孩子站在一边看,而且一个个一脸的诡秘.有位家长反映,她的小孩自进园以来,一直都不敢在幼儿园上厕所,因为在幼儿园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一起上厕所的,很多的女孩子看他,他不敢上.

案例分析:孩子个性、气质、性别意识形成的一个最关键的阶段,由于现在硬是等媒体的渲染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性别意识形成时期正在提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理成较早,性别意识也相应提早,很小就有性别差异,有的孩子3岁就已经有较强的性别意识了.如果这种朦胧意识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会对他们的心理和胜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托幼机构卫生间进行男女分割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早的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同时,应正确引导教育他们互相尊重异行动隐私.

2、从活动游戏中,引导幼儿参与符合角色的行为

案例:娃娃家角色游戏活动中,其中有一个幼儿扮演“妈妈”,而“妈妈”并没有按老师对她设计好的妈妈形象进行活动,而是坐到椅子上,把它当车在教师里开来开去.另一扮演孩子的幼儿,对着老师大喊到:“老师老师,她不像妈妈.”老师看了以后说到:“对啊!妈妈是不会到处开车的.妈妈都是买菜,在家洗衣服、拖地板、煮饭的.”

案例分析:儿童生来虽有性别之分,但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的观念却并非天生,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来培养儿童.很早就开始从大人的习惯行为中“习得”性别角色和相互的性别观念,上学后,这种习得在学校的环境中继续,学校的教材,测验工具、教师行为、伙伴组织、环境布置等都对一定幼儿获得的性别角色的行为发生影响.

孩子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性别教育,就是指引导和影响孩子向适合于自己自然性别特征的健康的个性品质、风格、行为发展的活动.对孩子的早期性别教育,主要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其中首要的一步就是‘性别认同’,它依赖于和谐、自然的双性环境和双性影响力:父母相互支持,能展现出各自的性别优势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能自然地、顺利地认同自己的性别.

由于很多家长对性别教育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了.当面对越来越多的泼辣女孩和越来越多的细腻敏感男孩,他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性别角色意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而社会环境和媒体的影响对孩子来说不能忽视.虽然当今社会追求男女平等,但这种平等是在尊重自然性别特征前提下的平等发展,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性别无差异的平等.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则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

宝宝要“结婚”,爸爸妈妈如何应对

“我女儿小艾最近每天一睁开眼睛就盼着上学,还特别期待见到牛牛.”小艾妈说的牛牛是小艾的同学,也是小艾的“老公”!每次小艾说喜欢牛牛,说要和牛牛结婚,小艾妈都哭笑不得.“小屁孩懂什么啊!一口一个结婚.可我又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她.”其实,小艾妈的经历,大部分家长都有过,很多人觉得这是童言无忌,天真无邪.也有人担心,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太早熟了?

专家指出,3~5岁是孩子的第一个性心理发展关键期,家长应保持别指责别鼓励的态度.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这种表现很正常,是性心理发展的表现.家长听过笑笑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指责孩子.

在人的成长中,有两个性心理发展关键期,第一个是3~5岁,第二个是青春期.在3~5岁这个关键期,孩子们会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会开始有性角色的认同,会对异性有好感,同时也会比较喜欢父母当中异性的这一方,比如儿子喜欢妈妈,女儿喜欢爸爸.有研究表明,人在长大后成为同性恋,和3~5岁时性角色认同不稳定有一定关系.

当孩子说喜欢某某人,要和某某人结婚,某某人是他的男女朋友时,家长大可不必着急,顺其自然,听过笑过即可.但家长也不要用暗示性、诱导性、鼓励性的语言,主动和孩子说这方面的事情.比如,主动问孩子你是不是有女朋友了啊?她叫什么名字啊?她漂亮吗?你们班里有没有特别漂亮的女孩子啊?这种言语,就好比影视作品中过于成人化的情节一样,应该被避免.

如果孩子对“恋爱”、“结婚”之类的事情表现出过分的兴趣,家长可以试着为孩子找些其他有趣的事情来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