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

正常新生儿肛温在36.2度-37.8度之间,腋下温度在36度-37度之间;新生儿肛温超过37.8度,腋温超过37度,即为发热.

注意测量婴儿体温往往下午和夜里偏热,孩子流汗时也是偏热的.上午正常状态下一般测量腋温为36-37℃.超过40度,可以引起惊厥发作,甚至造成脑损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发热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当这些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机体,可作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来抵御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发热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所以很消耗人得体力,病人就会嗜睡、乏力.

比如新生儿吃奶、哭闹后,就如同成人刚做了剧烈运动后全身发热一样,体温也会升高.但这种升高一般不会超过38℃,且孩子其他状况均无异常,此时就不要紧张,等孩子平静后再试表,体温一定在正常范围.

新生儿发热可能的原因

体温升高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那么导致新生儿发热的原因是哪些呢?

1.环境温度高

新生儿在热环境下首先是皮肤血管扩张,以后开始出汗,汗珠先出现在前额、两侧鬓角,以后在胸部和大腿内侧.若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脱水,引起高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如环境温度增高过快,可使新生儿每分通气量减低或致呼吸暂停、呼吸衰竭,严重高热可导致死亡.存活者可致脑损伤.

2.新生儿脱水热

生后2~3 天体温升高,烦躁、哭闹、周身皮肤潮红和尿少,经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或松开被包,多补充水分后,体温便可降至正常.

3.感染

各种感染使体温升高,除发热外,伴有感染中毒症状,如反应低下、吃奶减少、哭声低弱,面色发灰等等.如为肺炎引起,有气急、发绀、呛奶和口吐泡沫等;如为脐部感染,可发现脐炎等体征.随原发感染疾病不同,有相应症状和体征改变.神经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等.

新生儿发热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体温,新生儿居住室温以22~25℃为宜,如室内温度过高,应设法降低室温.应使室内通风换气,在通风时要给小儿盖好被子,防止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防止脱水热,生后尽早开奶,合理喂养.注意消毒隔离,做好新生儿皮肤、黏膜、脐部的护理,避免发生新生儿感染.

宝宝发热应急3要素

针对新生儿发热,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新生儿发热,先大人不要恐慌,您孩子的情况几乎每个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家长要了解宝宝发热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爸爸妈妈先来学习宝宝发热的应急对策吧!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

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新生儿发热应该怎样降温

新生儿刚刚出生之时,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没有成熟,如果外界环境温度太高或者衣被过暖,就容易出现发热.如果在宫内或出生后受到细菌、病毒、霉菌等感染,由于致热原的存在,也可导致发热.

对新生儿发热的处理,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衣被轻轻松解,使皮肤适当暴露,缓缓通风散热,这样可以使体温很快下降.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通风散热不可太过,以免体温降后不升,或者着凉后发生皮肤硬肿.还可以应用小型冷水袋放置于枕下片刻,也可达到降温效果.在进行降温处理时,一定不要忽视补液降温,要给孩子多饮水,或适量输入葡萄糖注射液.

新生儿发热不主张用退热剂降温.对病理性发热一定要找出发热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新生儿不适合用酒精擦身.当新生儿体温达39℃以上时,可以给他枕上冷水袋,以防过高的温度对大脑造成伤害.

小儿发热的常见疾病

二周以上的体温升高为长期发热.反复发作或迁延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各种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中耳感染、肝胆感染、结核感染、风湿热、肠道病毒所致感染、骨髓炎、肝脓肿、败血症等.(在新生儿或经过免疫掏治疗的患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表现,如脾大、中性血细胸增高)以及霉菌病等.幼儿长期发热可由于神经母细胞瘤引起.

此外,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或鼻窦炎往往引起长期低热,应加注意;在流行地区,应考虑伤寒、副伤寒、布鲁氏菌病、疟疾、血吸虫病、肺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旋毛虫病等.

长期发热的少见病应想到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病、红斑狼疮、皮肌炎,还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