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

何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 母乳性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母乳性黄疸哪些症状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需要格外注意和治疗,那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症状有哪些?

母乳性黄疸症状一:小儿的营养发育良好,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大 母乳性黄疸

便为黄色,大便颜色正常.   

母乳性黄疸症状二:肝、脾不大.  

母乳性黄疸症状三:小儿的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母乳性黄疸症状四: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母乳性黄疸引起原因

(一)发病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生男生女帮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二)发病机制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1.新生儿肠道内β-GD丰富 肠道内β-GD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 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2.肠内β-GD活性高 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的10倍.

3.胆红素排泄少 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4.胆红素重吸收多 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母乳性黄疸吃什么好

生男生女帮食疗方:(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茵陈鲫鱼汤:退黄疸、清湿热、健脾和胃

原料:茵陈30克 鲫鱼300克 葱末5克 姜片5克

调料:盐3克 料酒10克 植物油20克

做法:

1、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放入洗净的茵陈,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约2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

2、将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在鱼身上划上花纹,抹上少许盐和料酒,腌制片刻;

3、炒锅加油烧热,将鲫鱼入锅,煎至两面金黄;

4、将药汁倒入锅内,放入姜片,用中火煮约10分钟,加入盐,撒上葱花即成.

黄疸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黄疸患儿应忌食油腻、辛辣等助热生湿的食物,如肥肉、辣椒、韭菜、大蒜、生姜等;

忌食粘糯滋腻的食物,如糯米、桂圆、大枣、荔枝等.

患者可多食:

黄疸患儿可适当地多吃冬瓜、西瓜、茭白、田螺、泥鳅、番薯等;

应积极地补充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适当地多吃胡萝卜、菠菜、麦芽、西兰花等;

母乳性黄疸是否需要停喂母乳

大家都明白母乳是婴儿成长的天然营养品, 母乳喂养 的人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那一旦婴儿患有母乳性黄疸,是不是要停止 母乳喂养 呢?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孩子除了黄疸外,无任何其它不适,也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未发现母乳性黄疸引起核黄疸的病例,所以一般不需要停喂母乳,但为明确诊断应到医院请医生分析判断.

应注意的是胆红素水平特别高时最好停喂母乳3~5天.这样可使血中胆红素降低一半以上,当再次复喂母乳时,血中胆红素可轻度“反跳”,但不会超过原来水平,随后即会日渐消退,这也有利于明确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停母乳的时候可以给婴儿喂配方奶,同时妈妈应按时把奶挤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婴儿黄疸消退后仍可继续哺喂.黄疸轻的,给孩子喝一点葡萄糖水,可对黄疸的消退有所帮助.

生男生女帮提醒:如果婴儿黄疸反映比较严重的,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听丛医生的专业意见.

母乳性黄疸预防措施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母乳喂养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生男生女帮建议: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持续至1-2个月的状况。与新生儿黄疸的症状相同,就是皮肤和眼白会泛黄。

如果黄疸现象持续2-3周还没消退的话,要到医院接受检查,确认宝宝是否为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以测量宝宝血液中胆红素的量。注意,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妈妈应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如果胆红素有减少,那表示引起黄疸的原因可能是母乳,这个时候宝宝可以不需要做任何的治疗,爸妈可以喝平常一样为是,不要因为怕黄疸而停止哺喂母乳。黄疸症状较严重的宝宝可以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