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床

小儿尿床怎么办

小儿尿床,医学上叫遗尿,一般指孩子5岁后仍不自主地排尿而尿湿了裤子或床铺。

家长们别小看了尿床,如果孩子5岁以后尿床还经常发生可能是生殖系统隐患的初期表现,迁延不治,孩子将来长大了,也许会出现男子少精、早泄、阳痿,女子月经不调、白带清稀等生殖系统疾病;小儿尿床跟神经系统发育也有关,这类孩子大多晚上睡眠昏沉、多梦咬牙、烦躁不安、情绪不稳。

对于小儿尿床,大人的反应非常重要,如果反应过度,用羞辱愤怒指责的等方式表达出来,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伤害,孩子会产生自卑、内疚、恐惧、胆小、焦虑、神经质等心理。所以,家长明白孩子尿床的原因,配合医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非常重要。

看有没有器质性病变

小儿尿床,分两种情况,器质性的和非器质性的。器质性的病因会引起尿床,比如说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孩子,就易出现遗尿。还有些孩子大脑发育不全,或者智力低下,或者有癫痫、糖尿病、尿路感染等。只有把这些病治好了,尿床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所以,孩子尿床,得先找儿科大夫排除一下有没有器质性病变。

当然,还有很多是非器质性的。这类孩子大多表现为夜间睡眠较深、难以叫醒或自醒、睡中小便自遗;有很少部分的孩子白天也会出现尿失禁。

其实约有50%的孩子尿床症能够自愈。因为好多孩子是因卫生习惯不良造成的。家长首先要仔细观察,如果分辨不清,未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是应尽早就医鉴别,以免带来不良影响。

治疗尿床的方法很多,药物治疗上,西药多采用丙咪嗪、去氨加压素、奥昔布宁和颠茄等,但副作用比较大。而中药治疗效果与西药基本相同甚至优于西药,并且副作用较少。

中医认为,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可以引起小儿尿床。历代医家认为肾气不足、肺脾气虚、膀胱虚寒是导致遗尿发生的主因。姚献花在治小儿尿床时,多用黄芪、菟丝子、益智仁、桑螵蛸等为底方。手足发凉的孩子加淫羊藿、巴戟天;有脊柱裂的孩子加川断、补骨脂等等。

饮食调节很重要

过量的牛奶、巧克力、柑橘等食物会引起膀胱壁膨胀,容量减少,使平滑肌粗糙,产生痉挛,这些食物要少吃。临床发现,很多孩子停用这些食物后遗尿也就消失了。

要多吃些温补固涩的食物,如糯米、鸡内金、山药、莲子、韭菜、黑芝麻、桂圆、乌梅等。肝胆火旺的孩子宜食清补食物,如粳米、薏米、山药、莲子、鸡内金、豆腐、银耳、绿豆、赤豆、鸭肉等。

生活小节要注意

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按时睡眠,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的活动,白天不能玩得太累,避免夜间睡眠太深喊叫不醒;睡前让孩子将尿排净,睡觉时让孩子取侧卧位;内裤要宽松、被褥不宜太厚,被子不要裹得太紧;家长要在睡前喊孩子一次,天快亮时喊孩子起夜一次。

晚餐宜吃干饭,以减少水分摄入。

小儿尿床是病吗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并不认为尿床是一种病,认为是孩子玩累了,喝水多了或者认为孩子懒,没有养成良好习惯造成的,认为长大了就会好,其实除个别患儿能够自愈外,大部分孩子需要接受治疗。

尿床的危害

长期尿床的患儿由于睡眠质量较差,从而影响白天的活动,部分患儿会被嘲笑、被排斥,长期对患儿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些孩子通常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爱与人交往,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不敢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夏令营、军训、旅游等,社会适应能力差,并且由于长期照料患儿,家长疲惫不堪而对患儿的责备和惩罚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继发性遗尿症也常因存在潜在疾病未能及时就诊而延误治疗,因此早期就诊可以预防成长阶段的痛苦和家庭负担,亦能早期发现潜在疾病。

什么是小儿遗尿症?

正常幼儿在2-3岁已能控制排尿,部分会超过3岁,如于5岁后仍睡眠中发生不随意的排尿,并且不自主排尿≥2次/周,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称之为小儿遗尿症。对膀胱充盈的觉醒反应是一个随着年龄渐渐发育成熟的生理过程,一般来说,此过程的发育在幼儿2岁开始出现,近5岁时接近完善,由于膀胱充盈刺激可引起脑电波的改变,使睡眠状态转入浅睡眠状态,终致觉醒。因此,正常儿童即使在睡眠中也不会发生尿床,而遗尿症患儿,此种发育迟缓或发生障碍,患儿在膀胱充盈时,不能把膀胱充盈的刺激这一信号像正常人一样传递给大脑皮质,致使膀胱充盈到一定限度后逼尿肌产生收缩,而患儿仍不觉醒,出现尿床。

小儿尿床是怎么回事

孩子两岁还尿床是什么原因?孩子尿床很让人苦恼,大部分传统观念的家长认为孩子尿床是因为孩子玩累了、水喝多了或者干脆认为孩子懒,没有养成良好习惯。贵阳林城医院颜泽明医师指出,孩子频繁尿床并非是没有养成好习惯,而是孩子患上了遗尿症。在临床上,遗尿症是指2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是儿童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

造成孩子经常尿床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孩子经常尿床的根本原因来自于抗利尿激素水平不足和中枢唤醒障碍,导致孩子遗尿症的外源因素有:

1. 遗传因素。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有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双方有一人幼年时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44%;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无遗尿者,子女发病率约只有15%。

2. 心理因素。亲人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或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宝宝遗尿。另外,有些宝宝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 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3. 睡眠过深。遗尿的宝宝夜间睡眠都较深,不易被唤醒。即使被唤醒之后,也迷迷糊糊的,因此夜间唤醒宝宝排尿,相对比较困难。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遗尿。

了解了遗尿症的病因,才能因病施医。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尿床并未足够的重视,更有家长误认为孩子尿床本是正常之事。孩子经常尿床不仅可以危及患儿的全身器官,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心理健康。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及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成人后不孕不育。

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应立即咨询遗尿症专科在线医生。他们都拥有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准确地为您孩子的症状做出判断,让您对孩子的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