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要防止营养过剩 胎儿巨大不利健康

2015-04-24 均衡营养 1261人浏览


据有关专家介绍,形成巨大儿虽有多种原因,但近年来巨大儿出生率明显升高却与孕妇孕期营养过剩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妇女怀孕后猛吃补品、暴饮暴食造成营养过剩,加之缺乏运动,是导致近年来巨大儿出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临床分析表明,因孕妇营养过剩导致的巨大儿约占7成。此外,父亲或母亲身材高大、体重过重者,产妇孕周时间过长(超过40周)、年龄偏大(28周岁以上)及患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也都会导致巨大儿。

专家提醒说,孕期营养并非越多越好,营养过剩会影响母亲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预防巨大儿出现需转变“孕期要补营养吃得越多越好”等观念。孕期妇女一般食欲较强,其家里人又都恨不能让孕妇多吃些“好的”,以为这样可以让母子更健康,饮食中摄入过多高糖分高能量食物,甚至出现如既喝孕妇奶粉又喝新鲜牛奶等“营养叠加”现象,导致各种营养过剩。再加上一些孕妇和家属因怕“伤及胎儿”而减少或避免孕期活动,使得营养吸收与消耗失去平衡,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也影响孕妇分娩的产力。

“巨大儿的发生率是可以通过人为努力降低的,孕期科学、合理、适量摄取营养以及良好生活方式是降低巨大儿发生率的关键。”专家建议,准妈妈应注意保持孕期营养均衡,可适当多吃新鲜蔬菜,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的足够摄入,避免食用过多碳水化合物、油炸以及高糖高盐和刺激性食物,尤其要注意水果不能过量。一些孕妇为了宝宝皮肤好,整个孕期会大量进食水果,有的人甚至用水果代替正餐。实际上水果含糖量较多,孕期过多摄入水果者出现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的危险明显增高,会损害母婴健康。怀孕三个月后,孕妇还可遵医嘱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参加适当运动锻炼,如散步、孕期瑜伽、孕妇保健操等,有利于顺产和改善机体代谢。同时,要尽量避免过晚生育,28岁以后生育者应加强产前检查措施。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妊娠宜在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并至少维持3个月以上。

此外,准妈妈应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进程,保证产前定期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孕期指导,记录孕前体重及孕期数据对比,发现胎儿增长过快要及早干预。判断营养过剩最简单的方法是体重监测。孕前体重正常者以每周增重0.4公斤为宜,整个孕期体重总增长量不宜超过12.5公斤。医生会根据产前检查情况,绘制胎儿生长曲线,一旦发现胎儿有超重迹象,会及时提醒准妈妈控制饮食、进行血糖等相关筛查,以免造成巨大儿。

专家提醒:“大胖小子”对母亲和孩子的健康危害多。本市最新一项临床调查显示:巨大儿出生率达8.58%。这一比率较10年前增加了约两倍。 按照我国标准,新生儿体重应在3至3.3公斤之间,达到或超过4公斤的胎儿称为巨大儿。按国际通用定义,巨大儿属于病理性体重,其本身也是一种病态患儿。

“祝您生个大胖娃娃”是人们对孕妇的惯用祝福,不少孕产妇及其家属也认为宝宝越胖越健康、出生后越好养。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新生儿过大并非福。据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最新一项临床调查显示,从去年10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的一年中本市共有9239名巨大儿(体重在4公斤以上的新生儿)出生,占新生儿总数的8.58%。这一比率较10年前增加了约两倍。有关专家对此表示,随着巨大儿的出生率显著“走高”,孕妇难产、新生儿心脏畸形及其长大后易患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痛苦和问题也明显增多,巨大儿实际上对母亲和孩子的健康均有诸多不利影响。

专家介绍说,按照我国标准,新生儿体重应在3至3.3公斤之间,达到或超过4公斤的胎儿称为巨大儿。按国际通用定义,巨大儿属于病理性体重,其本身也是一种病态患儿。巨大儿对母婴健康可造成多种不良影响:

产时对母婴影响 巨大儿在生产时因身体过胖、肩部过宽,可能会卡在骨盆中难以被顺利娩出,因此多需要剖宫产。而剖宫产会给产妇带来麻醉意外、出血、损伤、感染等一系列危险;剖宫产的新生儿也会因未经产道挤压,不易适应外界环境骤变,无法及时排出呼吸道液体,故肺部并发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者。即使顺产,巨大儿的母亲分娩时也要额外花费很大力气,还易造成会阴撕裂、产道损伤甚至子宫脱垂等严重后果。在产钳助产的牵拉过程中还会引发婴儿产伤、窒息等不良后果。

产前产后对母亲影响 生巨大儿的孕妇大多体重增长超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提高;孕期更容易腰酸背痛、胃肠道被挤压更易出现消化不良;孕妇体重过重可导致产后后遗症,短期内会造成体形改变、皮肤松弛,中年后会增加患慢性病的隐患。

远期对孩子影响 巨大儿在儿童保健中属高危儿,易出现低血糖、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心脏畸形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体重儿,在生长发育中患肥胖症的几率大,并进而影响到智力、生殖能力、运动等方面的发育。近年研究表明,胎儿宫内营养环境与成年后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关系密切,巨大儿在成年期患这些疾病的几率比出生体重正常者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