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什么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儿推拿的特点

1.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

2.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 、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

3.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

4.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

5.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

1、脾经

【位置】 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或拇指罗纹面.

【操作】医者用左手握患儿之左手,同时以拇、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向拇指根,称为补脾经;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拇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脾经;来回推之,称为清补脾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主治】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受、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伤食、痢疾、便秘、黄疸、痰湿、咳嗽、便血及斑、疹隐而不透等症.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等症多与推三关、捏脊、运八卦等合用.

清脾经能清热化湿、利痰止呕.主治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清肺经、揉小天心、推小肠等清热利尿法合用.

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用于饮食停滞,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痞滞、吞酸纳呆、腹泻、呕吐等症,常与运八卦、揉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若湿热留恋久而不退或外感发热兼湿者,可单用本法治疗,清补脾经20~30分钟,至微汗出,效果较好.

2、胃经

【位置】 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 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称为清胃经;反之为补,称补胃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清中焦湿热、消食和胃、降逆止呕、除烦止咳.

【主治】 恶心呕吐、烦渴善饥、呃逆、嗳气、吐血衄血、食欲不振、腹胀、口臭、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清胃经能清中焦脾胃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咳.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吐血衄血、烦渴善饥、食欲不振等,多与清脾经、揉板门等合用.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等配伍.

3、肺经

【位置】 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 用推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称清肺经;反之为补,称补肺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宣肺清热、补益肺气、止咳化痰.

【主治】 感冒、咳嗽、气喘痰鸣、自汗、盗汗、面白、脱肛、遗尿、大便秘结、麻疹不透.

【临床应用】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痰鸣、鼻干、鼻流浊涕等症.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运八卦等合用.补肺经能补益肺气,主治肺气虚损、少气懒言、面白、自汗、盗汗、遗尿、脱肛、大便秘结等,配伍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

【揣释】无名指属于肺与三焦经.那么手背是三焦经,掌面是肺经.

【文献】《针灸大成》: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

清·江笔花:“肺气之旺衰,关乎寿命之长短.”

4、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5、内八卦

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6、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300次.

7、六府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8、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9、虎口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10、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11、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12、龟尾

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小儿推拿需注意宝宝情绪

小儿推拿中的某些手法可以起到增强孩子体质的效果.然而,孩子到底要不要做推拿,何时做推拿都是有讲究的.

小儿推拿有很好的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中医作用.一般来说,小儿腹泻、便秘以及咳嗽、发热等呼吸系统疾病,通过推拿可以起到不错的疗效与保健作用.不过小儿推拿并非百无禁忌,除了要对症外,一般来说,患有较为严重的疾病、休克等情况下并不适宜进行小儿推拿;有传染病的儿童也不适宜进行推拿;推拿部位有皮肤溃疡、湿疹的儿童也不适宜进行推拿.另外,如果孩子有恐惧,或在推拿过程中出现哭闹情况,最好等安抚好孩子情绪后进行推拿.除此之外,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宜按摩.李建建议,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声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一般来说,小儿推拿的部位可分布在全身,有疤痕的部位不宜推拿.至于推拿的频率,则可以选择一天一次,或者一天两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