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

佝偻病的病因

1、日照不足

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D 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

2、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不能满足需要;乳类含出生素D量甚少,虽然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母乳喂养儿若缺少户外活动,或不及时补充鱼肝油、蛋晃、肝泥等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亦易患佝偻病.

3、生长过速

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多.易发生维生素D乏性佝偻病.生长迟缓的婴儿发生佝压病者较少.

4、疾病因素

多数胃肠道或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慢性腹泻等;严重肝、肾损害亦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偻病.

5、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提高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使维生素D和25(OH)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会对抗维生素D转运钙的作用.

佝偻病症状

一 临床分度

佝偻病的主要病理是骨样组织增生、骨基质钙化不良等骨骼变化.依据骨骼改变体征的程度可分为:

1、轻度: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的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2、中度:可见典型的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O或X型腿,也可有囱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的改变.

3、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型、O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二 临床分期

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依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血生化等项综合资料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无条件作X线及血生化检查者,可只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初期:多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同时可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可有中度的骨骺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硷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愈标准:症状已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观察3-6个月无变化.轻、中度者一般不留后遗症.重度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或仅表现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

佝偻病的预防保健

一 胎儿期

孕妇和胎儿对维生素D、钙、磷的需要日益增加,孕妇应该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食用营养丰富的物质,患有低钙血症及骨软化症者应该积极治疗.

对孕妇缺少日光照射者、食欲低下者、体弱多病者或妊娠后期在冬季者,应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或者每月5~10万IU,一次或分次口服;或者只投一次,15~20万IU,同时口服钙剂.

二 婴儿期

既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发育有很大影响,而该病又源于各种因素所致的维生素D缺乏而导致的一系列病变,所以佝偻病可以预防.

人体皮肤中有7一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变成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也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所以佝偻病的预防就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即日光浴、补充维生素D.婴儿应尽早接触阳光,只要户外气温在18度以上,风不太大时就抱婴儿到户外晒太阳,但要避免眼睛直晒,春、夏、秋、冬都应坚持户外活动,每次时间可由短时间逐步延长到20~30分钟.不要久居室内.另外母乳中维生素的含量约4~6IU/dl,与牛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所以不管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应在小儿出生后1个月左右开始给予维生素D预防,400Iu/日(即每日400国际单位).早产儿应提早2周给予维生素D,量也需在前3个月加倍即每日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国际单位,一般在2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不易发生佝偻病,也无须再补充维生素D进行预防.

三 幼儿期

小儿1岁后可采用“夏季晒太阳,冬季服维生素D”的预防方法.一般在冬季投给20~30万IU一次,其他时间应多晒太阳,增加营养.在高发地区可间隔2~3个月再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其他时间应多晒太阳,增加营养.

四 儿童期

5岁以后至青春期儿童可出项晚发性佝偻病,对于经常易疲劳、乏力、两腿酸软、腿痛、关节痛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应进一步检查并给予防治.维生素D预防方法、剂量与幼儿期相同.

在应用维生素D预防时,母乳喂养小儿可不加钙剂,但对6个月后断母乳的婴儿、人工喂养、食欲低下、生长过快、青春期儿童或有急慢性疾病者可补充适当钙剂.

佝偻病治疗护理

活动期佝偻病应依据临床表现给予积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和防止畸形.

活动期轻度: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1~2次,同时给钙剂,每次0.5~1克,每天2~3次,连服1~2个月

活动期中、重度: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2~3次,同时给予钙剂,每次0.5~1克,每日2~3次,连续2~3个月.

恢复期:一般可不用维生素D,多晒太阳,改善营养即可.但在冬春季节为防止复发可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口服或肌注

给上述维生素D治疗量,可维持作用2~3个月,因此不必再给维持剂量口服,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多晒太阳即可

许多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食、厌食的现象,从而导致机体缺乏一些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锌元素、钙元素),抑制了生长素的分泌,是孩子长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障碍.锌元素是促进生长素生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对缺锌者补充适量的锌元素显得尤为重要了.新稀宝片是第三代补锌产品,其成分从天然海产品中提取出来,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在补锌的同时也能促进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经过10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新稀宝片在促进孩子增高方面,效果比较明显.

以上是药物防治常规方法.

现在的具体的药物主要有维生素D类的片剂、胶丸、针剂、乳剂,另外维生素D3要比维生素D2吸收快、作用效果好.

如何预防佝偻病

钙是婴幼儿必需的而又容易缺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之一.如果孩子缺钙就可能引起小儿佝偻病,那么小儿佝偻病应该怎样预防呢?爸爸妈妈们要注意了哦.

佝偻病的起因:

原因一:维生素D不足,而导致维生素D不足的原因有多种,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孕妇日照不足,饮食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不足,或者患有肝肾疾病、慢性腹泻等疾病,都会导致妈妈体内缺乏维生素D,这样婴儿体内存储的维生素D也会不足.

二.宝宝生长过快,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骨骼的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钙的需要成正比.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较足月儿快,易发生佝偻病.即早产或双胞胎婴幼儿,是佝偻病的高发人群,这也是较为常见的引起佝偻病的原因.

三.少晒太阳,父母少带婴儿出去晒太阳可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从而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原因二:喂养不当,给宝宝的食物中,钙磷含量比例不均衡,导致钙、磷吸收不理想,以致宝宝缺钙;给宝宝喂单一的谷类食物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因为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酸,会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成为不溶解的植酸钙而导致钙缺乏.

原因三:疾病原因,婴儿患有肝胆、胃肠道慢性疾病,如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慢性腹泻等,会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利用,如果是严重肝、肾疾病,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偻病.

做好防治工作:

1、注意孕期保健:妈妈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并要多晒太阳;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2、尽量采用母乳喂养:由于母奶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吸收,因此,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乳.

3、多晒太阳:由于晒太阳既经济、方便又安全,可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求.因此宝宝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

4、必要时及时添加维生素D:小儿每天的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600单位.每天如能保证供给这一剂量,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混合喂养的孩子宜在生后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家长应仔细计算每天经配方奶或强化奶粉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后,予以补充;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须补充的剂量.此外,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

5、佝偻病的治疗:孩子一旦经医生诊断为佝偻病,应由医生根据佝偻病的严重程度,即轻、中、重度决定给予维生素D的剂量.一般,轻度佝偻病的治疗剂量为每天1000-2000单位,中或重度分别为2000-5000单位及5000-10000单位.对于重度佝偻病也可进行突击治疗.应强调的是上述治疗都应有医生的指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