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护理

孩子营养不良如何调理

1.疾病因素

孩子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像对吃饭没兴趣、喂养方式不对、厌食等,这些都会导致孩子食欲不高从而出现营养摄取过少最终翻导致营养不良。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部分因素是疾病,一旦孩子患有某些疾病同样会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胃口。除此之外,一些疾病还会影响他对食物的摄入及吸收,尤其是胃肠道疾病。因此妈妈应该定期的检查孩子的肠胃健康,一旦有异常情况必须要马上治疗。

还有就是食物单一,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各样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在给宝宝准备食物的时候必须要全面。不管是粗粮还是蔬菜、肉类,这些食物都要适量的准备一些。

2.调理肠胃

可以说幼儿阶段的宝宝之所以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与其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或者是肠胃功能受损有着很大的关系。专家指出,肠胃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营养不良,只有尽早的治疗调理肠胃问题,才能让孩子有吃饭的欲望。如果有消化不良等情况的宝宝,建议妈妈不妨给孩子吃一些儿童专用的健胃食品或药品,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应该尽早送医院治疗。

对于一些肠胃不好的孩子而言,妈妈不要一下子逼他一次过量吃太多的东西,这样不仅不能治疗营养不良,甚至还有可能会加重他肠胃的负担,少食多餐才适合这部分孩子。

3.纠正厌食

有很多孩子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厌食问题,专家提醒这并不是口味或者是肠胃方面的问题,而是心理方面的问题。专家提醒,可以说大部分孩子的厌食都是被家长逼出来的,比如孩子不喜欢吃某些食物,这个时候家长多半都会强逼着孩子吃下去,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对这种食物产生更加强烈的厌恶感。而且在吃饭时由于受到家长的威逼,因此孩子就会自觉的将不愉快的感觉与吃饭相联系,因此而诱发厌食。

专家提醒妈妈,在孩子不喜欢某些食物的时候,你不应该让孩子勉强吃下去。你可以试着改变食物的烹饪方式,这样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对于孩子营养不良怎么办的问题,厌食必须要尽早的解决。

4.改变喂养方法

如果妈妈的喂养方式不正确的话同样会导致孩子食欲不振,长期如此同样会出现有营养不良的情况。而且婴幼儿的认知和语言系统都没有发展好,因此经常不能顺利的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向,这时需要喂养者认真观察婴儿的需求,这样才能尽早的改变不良的喂养方式。


宝宝健康成长的饮食六原则

宝宝1岁之后,就要逐渐从吃辅食过渡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了。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这一时期(甚至更早一些,也包括日后更长一些的时间)特别重要的一项任务。要知道,孩子最初3年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他一生对食物的喜好、偏爱和拒绝。

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不挑食,但宝贝天性,好吃赖吃总是分得无比清楚,越长大,他的这种就意识就越清晰。于是,我们就要在孩子接触各种各样食物的最开始,帮助他习惯、适应甚至是喜欢上一种健康的饮食生活。

6个饮食原则

1. 妈妈不挑食

“孩子开始学习认识味道的最初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羊水和母乳。”美国费城Monell化学感觉中心的味觉研究员Julie Mennella博士向我们解释道,“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吃的东西以及哺乳时候分泌的乳汁,会影响到孩子日后对食物(或者说是孩子对食物的口味)的接受倾向。”同时,研究者还发现,母乳喂养的孩子要比人工喂养的孩子更不挑食(甚至这种好习惯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特别是当喂奶的妈妈们不挑食的时候。

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你们不挑拣蔬菜的味道什么都吃、常常吃一些粗粮、在饭桌上准备足够而适量的鱼、肉,孩子就会把这样的饮食习惯看作自然而然,而不会产生挑食的模仿效应了。

2. 让牛奶成为日常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每天不能摄取足够的牛奶。儿童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每天需要大概两杯牛奶,来帮助骨骼的强健。专家还建议,在孩子两岁之后,就可以用低脂奶来代替全脂奶给孩子喝。如果孩子不愿意,你可以告诉他,喝低脂奶为的是不使他发胖,使他能跑得快跳得高。

3. 丰富的食物,丰富的口味

大多数孩子开始接触固体食物是从6个月开始的。当你开始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要按照通常的规则,等孩子接受了一种食物,再添加下一种,这为的是观察一下孩子是否对哪些食物有过敏反应。不过,当孩子能够接受一种食物之后,父母千万不要害怕去继续扩大孩子接触食物的范围。孩子在小的时候接触越多各种口味、各种气味、不同质地的食物,对他们将来对食物的接受性越有帮助。

4. 拒绝甜饮料

儿童时期的肥胖似乎不能归罪于任何一种食物的效应,但专家们严肃地指出:那些五颜六色的无比诱人的甜甜的碳酸饮料,其实正在冲击着孩子的生活,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杂志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7个月的宝宝用奶瓶喝一点碳酸饮料,到了他们两岁,其中便有1/4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要喝一点甜饮料。加州Sansun医学研究学院的儿科专家主任、医学博士Fima Lifshitz告诫父母们:“家中根本不要有碳酸饮料!它除了增加热量和满足口味的欲望之外,没有任何的营养价值。” 而同时,尽管果汁相对来说会有更营养一些,但果汁饮料中,也是含有大量的糖份的。

所以,父母可以自己给孩子榨一些100%的鲜果汁。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每天给他们喝110~170克鲜果汁,6岁以上可以每天喝340克。为了冲淡其中的热量,你也可以把鲜果汁中加上水。当然,最好的解渴饮品其实还是白开水。

5. 吃东西要有规律

孩子一天到晚吃东西,就会使他逐渐丧失感觉真正饿的能力。他觉得无聊了吃东西、觉得紧张或烦躁了吃东西、玩儿的时候吃东西、在路途上吃东西……这种习惯不仅会导致孩子发胖,还会使他因为不正常吃饭而营养不良。1岁左右的孩子,应该每天吃3顿饭,两次加餐,每餐之间相隔3~4小时。这时候是孩子身体结构旺盛发育的时期,所以每天要按时按顿按量(或适量)给孩子吃东西。

父母一定不要为了让孩子安静或者让他有事儿做不打搅你,就给他零食吃,比如在开车的时候,或者去购物的时候。“孩子需要明白,食物是用来添饱肚子、让自己不饿的,而不是用来满足精神或情感的一些需要,或者缓解无聊的。”华盛顿大学的营养学专家、高级医师Connie Diekman 建议父母。

6. 抵制压力

孩子逐渐长大,逐渐会接触到更多的人:邻居、亲戚、小伙伴等等。即使在你自己的家里坚持着健康绿色的饮食习惯,那些“垃圾食品”对孩子的诱惑还是无处不在。大人会用糖来哄小孩,小朋友手中有颜色的水很吸引人,快餐广告的形象让孩子喜爱。非健康饮食的压力真的很大。首先,父母们可以尽量向亲友说明自己的原则,请他们不要用这些东西来哄逗孩子,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强调这些东西有多好吃。另外,尽量在孩子吃过饭后,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吃饱了额肚子总是对诱惑要降低几分热情的。再有就是,要耐心地温和地给孩子讲为什么不能吃那些垃圾食品,用的语言和道理都要尽量简单浅易,不要怕小宝贝听不懂你的话,久而久之,他就能听懂,并且形成自己的潜意识,帮助他来抵制诱惑,判断自己的饮食选取了。


牙齿健康要从小做起,如何健康护理牙齿

拥有一口整齐的牙齿,不仅能让孩子笑起来更灿烂,也是孩子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患牙病的孩子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不正确的用牙习惯和饮食造成的。牙齿的健康要以预防为主,这就要求家长在平时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

首先要注意孩子口腔的清洁,孩子四个月的时候就要开始帮助宝宝清洁牙齿了。可以经常用消毒纱布或棉球,蘸取温水,擦洗小儿的口腔黏膜、牙龈和舌,注意动作应轻柔。岁后家长用指套牙刷或幼儿牙刷帮助刷牙,至少每晚一次。三岁以后,当儿童行为有了自主能力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刷牙了。宝宝刚开始自主刷牙的时候,父母要做好监督工作,等孩子刷牙懂得吐牙膏沫的时候,要注意给孩子用豌豆大小分量的牙膏就足够了。

乳牙萌出后要定期去口腔科检查并接受必要的口腔保健指导。在1~2岁时,主要控制上颌前牙龋病的发生,2岁以后应以预防乳磨牙邻面龋为重点。孩子六岁左右,可以选择选择适合的用氟等预防措施,视情况将乳磨牙进行封闭,预防窝沟龋。在前牙替换期间,牙齿会出现一些暂时性的错合,这时候家长应该建立起定期带孩子到口腔科检查牙齿的习惯。每半年带孩子去检查一次牙齿,如果孩子牙齿出现问题,医生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这样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对孩子的正常发育有利。

孩子牙齿脆弱,抵抗力弱,口腔中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绿叶蔬菜、草莓、猕猴桃、哈密瓜等蔬菜瓜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吃此类食物,不仅可以消灭细菌,还会促进牙龈所需胶原蛋白的生成,使牙龈更健康。由于孩子不及时刷牙或刷牙不当,口腔中容易有残留物。。芹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在咀嚼时,粗纤维通过对牙面的机械性摩擦清洗,可以擦去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和残渣。

婴儿期也要注意孩子牙齿的保护,主要是妈妈们要注意正确的喂养方式,不要让宝宝喊着奶头睡觉。孩子入睡后唾液分泌和吞咽动作大大减少,潴留在口腔的奶汁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充分养料,会导致龋齿的形成。孩子稍长大后,家长也要控制孩子饮食中甜食的含量,不要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的零食和糖果糕点,孩子吃糖后数分钟,宜喝少许白开水或用清水漱口,以免吃糖后口腔酸度迅速增加,形成龋齿。


孩子单独睡觉的好处,单独睡觉的最佳时间

分床睡有利于孩子成长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分床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和父母分床睡比较迟的话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予他们的关心爱护多于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分床睡是培养孩子独立自理及应变能力的有效措施。分床后可要求孩子尽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床铺、收拾房间。


分床睡还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一般来说,家长和孩子的睡眠时间并不太一致,大人一般在晚上10点、11点睡觉,但孩子一般睡得比较早,分床睡可使孩子的睡眠不受父母的影响和干扰。不分床会让孩子过分依赖父母,父母有事不在身边时就不能够好好地入睡。

如果是男孩的话,跟母亲同床睡觉时间过久,会影响孩子日后情绪、性格和性心理的正常发展,孩子还可能对性别角色产生混乱。

何时与孩子分床睡才科学

英国的调查证明:父母和婴儿同睡一张床,极容易引发婴儿猝死。因此育儿专家们建议:最好是从婴儿期开始,就为宝宝准备好一间婴儿房,确切说就是在宝宝6个月之前就要培养他独睡,这样能防止养成陪睡的习惯。即便父母和宝宝要同处一间卧室,也必须让宝宝睡在自己的小床里,与父母分开睡。等孩子再长大一些的时候,分房睡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有些中国的育儿专家提出一个观点:孩子从出生到5岁左右,最好和父母睡在一起,不一定在一张床上,但必须是距离足够近,以便于孩子在感受到寒冷、饥饿、黑暗、有便意等时,马上能得到父母的照顾和安慰。否则,孩子会感觉到不安全。孩子从5岁左右和父母分开睡比较合适,这个时候锻炼其独立的精神并不算晚。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与孩子分床睡才科学呢?其实,每个家庭的情况千差万别,实际上很难有一刀切的时间点,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能完全遵循并过渡到分床睡。总体的原则是,选择你们家庭各个成员,包括孩子,妈妈,爸爸,都能接受的,睡得比较安稳安全的方式。同时要注意尽早培养孩子独睡,特别当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强的时候,比如晚上睡得很安稳不乱踢被子、自己会上厕所时,那么完全可以跟父母分开睡了。


宝宝爬行时,妈妈要帮宝宝排除危险的地方

很多妈妈都知道学习爬行是宝宝走路的必经阶段,但是宝宝年龄尚小,即使周围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他们也不会意识到,甚至还会“一往无前”地去靠近。要想让宝宝安全地练习爬行,首先就要排除危险的雷区。


易碎品:水杯、茶具之类的玻璃易碎品一旦摔下来就会划伤宝宝;尤其是热水瓶,还会把宝宝烫伤。像这类危险物品可以放在柜子里,花瓶则需要放到宝宝够不着的阳台上。如果放到桌面上,宝宝一拖动桌布就会拉下来。

塑料薄膜和药品:塑料制品容易导致宝宝窒息,尤其是鲜艳的气球,宝宝不懂事就会把它往嘴里或鼻子里塞,建议妈妈把这些塑料、橡胶制品放到宝宝看不见的地方。

窗户:宝宝渐渐长大以后就想要扩大自己的视力范围,窗户无疑是个很好的目标。如果妈妈不在身边又没有可靠的安全措施的话,宝宝爬上窗户之后一不小心就有摔下来的危险。建议妈妈在窗户上加上护栏,或者干脆把宝宝的床放在远离窗户的地方。

尖锐的地方:桌角、柜子角不仅坚韧,而且似乎是无处不在,宝宝一旦碰上这些地方,很可能会把头碰破。建议妈妈在这些拐角处用护垫,或用海绵、布包起来,即使宝宝不慎撞上也可以将危险降低到最低。

有电的地方:插板是每个家庭必备的,而且为了用起来方便就放置在床头,殊不知,宝宝碰上电插板或插座的时候很可能会触电。建议妈妈加装防护盖或用绝缘材料包好。

垃圾箱:现在的垃圾箱也有Hello Kitty的风格,粉嫩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诱人”,但是宝宝爬到垃圾箱附近并用小手抓垃圾甚至往嘴里塞,那就麻烦大了。建议妈妈把垃圾箱放到卫生间,并把们关上。

宝宝碰伤怎么办

虽然宝宝比较活泼,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是妈妈最好还是小心一点。宝宝碰伤以后如果没有明显的伤口,而且精神状态很好,能吃能玩,眼睛灵活就表示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涂一点香油或茶油,如果妈妈还有母乳的话,也可以直接用奶水在宝宝碰伤的地方涂抹。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就需要消毒之后用创可贴。


少吃生冷食物,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传播

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二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三是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

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以下几点:饭前便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预防手足口家长需要做到哪些

要预防手足口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是要做好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是教育宝宝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妈妈如何护理宝宝流口水

宝宝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随着宝宝出生后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唾液分泌也开始逐渐旺盛,但是他们的口腔、吞咽功能还不能协调,因此就常容易出现流口水的情况。妈妈们学会宝宝流口水的护理六招,就能轻松解决困境。


第一招:宝宝口水流得较多时,妈妈们担心的不仅是经常把衣服弄脏,妈妈们还担心,过多的流口水容易伤害宝宝嘴巴周围的皮肤,所以,妈妈注意护理好宝宝口腔周围的皮肤,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两遍。让宝宝的脸部、颈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

第二招:给宝宝用围嘴。有经验的妈妈都知道在宝宝流口水的阶段,围嘴是妈妈育儿的好帮手,它不仅能够帮助宝宝不让衣服弄脏,而且还能给宝宝养成一中从小就爱干净、整洁的习惯,此外,围嘴应经常保持整洁和干燥,这样宝宝才会感到舒服,乐于使用。但是,对于围嘴的选择,妈妈们要给宝宝选择柔软、略厚、吸水性较强的布料的围嘴。

第三招:宝宝常常流口水如果不及时的处理的话,会给宝宝的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因为唾液中含有口腔中的一些杂菌及淀粉酶等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不精心护理,口周皮肤就会发红,起小红丘疹,这时需涂上一些婴儿护肤膏。

第四招:妈妈们要切记,因为宝宝常流口水,所以,嘴边的皮肤是比较敏感的,所以要细心呵护,因此不要用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在宝宝的嘴边抹来抹去,容易损伤皮肤。要用非常柔软的手帕或餐巾纸一点点蘸去流在嘴巴外面的口水,让其周围保持干燥。

第五招:宝宝长牙齿的时候也容易流口水,因为宝宝在乳牙萌出期齿龈发痒、胀痛,所以口水增多,可给宝宝使用软硬适度的口咬胶,6个月以上的宝宝啃点磨牙饼干,都能减少出牙时牙龈的不适,还能刺激乳牙尽快萌出,减少流口水。

第六招:如果皮肤已经出疹子或糜烂,最好去医院诊治。在皮肤发炎期间,更应该保持皮肤的整洁、清爽,并依症状治疗。如果局部需要涂抹抗生素或止痒的药膏,擦药的时间最好在宝宝睡前或趁宝宝睡觉时,以免宝宝不慎吃入口中,影响健康。


秋季宝宝护理,远离疾病

秋冬季节由热转凉,秋风秋雨渐多,昼夜温差大,是幼儿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要顺应自然,重视保健,防患于未然。

秋季小孩容易得病,天气变凉,一些病毒容易引起感染(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咽炎等,呼吸道病开始变多。孩子太小的话,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妈妈要注意孩子的身体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治疗。

小孩的衣服添加、护理不太得当,受凉受寒以后就容易出现咳嗽。如果厉害一点的话,肺气不通影响血液代谢,正常的血液在体内不能正常的运行了,就出现痰。咳嗽在儿科中是最常见的病。有的小孩免疫力或抵抗力比较差的话,咳嗽起来反复不愈。病情比较重的可以转成肺炎。

父母的护理应该注意

1、父母要随着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

2、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不要因为天气变凉,而不开窗;

3、少带小孩到繁华的、人多的地方去;

4、如果幼儿园或家里有人得病了,应该把小孩与病人隔离开,减少他感染的机会。

秋凉儿童疾病谱

伤风

特别是中秋季节,东北风时常袭来,孩子体质弱一点的抵抗力差,早晚最容易着凉,所以预防之道就是要注意气候变化,冷热当心,特别是夜凉之时,要注意为孩子加衣盖被。白天风大时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时要注意帮他擦拭,不要由他把衣服脱掉,让风直吹,那样容易感冒。

支气管炎

很多孩子在伤风以后,跟着来的就是支气管发炎,常常咳得喘不过气。因此父母在孩子伤风时就要注意预防支气管炎的发生,不吹风、不吃生冷的东西,在家休息,少在外面乱跑,要不然孩子的咳嗽不容易好。

扁桃体炎

此病在十岁以下孩子身上的发生率较高,扁桃体炎的预防,就是尽量避免孩子伤风感冒,不接触病人,增加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肺炎

肺炎是一种很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呼吸困难外,并有剧烈的咳嗽和高热,如不好好治疗有生命危险。预防本病就是不要忽略病发的初期,有病早医。

疱疹性咽炎

表现为孩子不愿意吃东西、不愿意喝水。高烧不退,体温特别高,嗓子疼,嗓子充血,有些孩子的嗓子上还有粘性的分泌物。疱疹性咽炎由于呼吸道病毒传染而成。妈妈要多给宝宝喝水;少吃冷饮,咽部寒凉以后,局部的抵抗力下降,病毒很容易侵犯;保持屋内空气的流通,有时大人也带有这种病毒,但是大人抵抗力强,不发病,小孩抵抗力弱,病毒就发作了。


孩子要适当的表扬

越来越多的家长注意到表扬对孩子有激励的作用,但是表扬过多久变的爱翘尾巴了,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小朋友都好,做什么事情都会自我表扬。家长应该如何表扬,让孩子能够不骄不躁,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表扬一、整体性的表扬

就是对幼儿做出一种整体性的判断,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如“某某真聪明!”“某某真能干,加油!”“你真棒!”

表扬二、强调过程的表扬

幼儿在完成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进行评价,强调他的努力。如“你真努力!”“你今天很认真,不错!”“这件事情你做得挺好,因为动了小脑筋!”

表扬三、强调结果的表扬

即对幼儿某种行为的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强调他的成绩。如“全答对了,很好!”“今天你玩玩具的时候没有去争抢,真好!”“你今天吃饭很快很干净,不错哦。”

经常受到强调过程的表扬的宝宝逐渐理解到,某一行为并不等于对自己能力的全面肯定或否定,除了“完成”,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也是值得赞许的,哪怕是失败了,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会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做得更好些。这样,宝宝逐渐学会了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学会了不以成败论英雄,也学会了勇敢地承担失败。

家长要留意孩子咳嗽

咳嗽是孩子常见的症状之一,孩子咳嗽会觉得不舒服,但并不知道是哪里不舒服,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以便及时处理,让孩子少受疾病的折磨。

下列情况的咳嗽需要引起家长注意

1.咳嗽的孩子,吸气时喉有鸣笛声,咳嗽时有破竹声,并逐渐加重,这可能是喉炎的征象。如果咳嗽夜间加重,持续咳十几声,喘不过气来,最后还带有吸气的鸡叫声,就得当心孩子是否患了百口咳。

2.咳嗽时嗓子里有喘息声,呼吸急促,表情痛苦,这时要想到孩子是否患了哮喘性支气管炎。

3.久咳痰多,经常咳血,应该想到孩子是否患了支气管扩张症。

4.咳嗽长年累月,发作频繁,要小心这类孩子中有一部分会形成支气管哮喘。

5.咳嗽伴有流涕、发烧,托儿所、幼儿园或同班的小朋友均有共同的症状,应想到是某种传染性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时也可能是某种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前驱症状。

6.孩子夜间比白天咳得厉害,多为干咳,而且次数逐渐增加,无发烧,同时有喘,给点舒喘灵、氨茶碱就好了,发病总是在同一季节或同一情况,这种咳可能为过敏性咳嗽。

7.孩子咳嗽的同时有发烧,还有气急、鼻翼煽动和口唇发绀,则应考虑孩子是否患了肺炎。

8.孩子经常干咳,且逐渐消瘦,夜间汗多,浅表淋巴结肿大、粘连,午后又有低热,应想到孩子是否得了肺结核。

9.孩子在进食或玩耍时,突然呛咳不止,吸气困难,口唇发绀,当心可能气管内误入异物。

不管是何种咳嗽,在护理中都应注意患儿住所要寒暖适宜,保持一定湿度。并督促患儿随天气增减衣服,避免呼吸道感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