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生男生女帮 首页 产后育儿 健康生活 查看内容
shig126

用药注意事项

2018-9-3 17:28| 发布者: 小鹿斑比| 查看: 793| 评论: 0 |来自:

  输液时,你会带宝宝四处走动吗?   输液时,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留在病房或输液室,为防止发生发热、空气栓塞、过敏反应、跑针等输液突发状况。但事实上,常能看到患者在输液时“坐不住”,尤其是小孩子,被家 ...

  输液时,你会带宝宝四处走动吗?

  输液时,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留在病房或输液室,为防止发生发热、空气栓塞、过敏反应、跑针等输液突发状况。但事实上,常能看到患者在输液时“坐不住”,尤其是小孩子,被家长带出去四处走动,有的甚至走到室外。这种做法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危险?

  不避光可导致药效降低

  让输液瓶暴露在阳光下,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硝普钠、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等需要避光的药物成分容易受到破坏,药效降低,甚至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输液时要注意避光,更不宜走到室外阳光强烈的地方去。

  耽误抢救

  患儿体质及病情不同,对于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即使皮试阴性,也应在静滴过程中严密观察。过敏体质的患儿,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较大,若在远离医护人员的地方出现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能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

  增加感染风险

  如果输液时离开医务人员巡视,一旦发生输液针头脱出、移位、漏液等现象,会导致药物外渗,皮下肿胀、疼痛甚至静脉炎,增加宝宝的痛苦,延误治疗。输液本是无菌操作,家长带输液患儿出入医院的各个角落,一是空气中含有粉尘、微粒及细菌,如果没有达到完全封闭式输液,四处走动可能导致环境中的致病菌及过敏原进入体内,引起感染,增加过敏的风险;二是医院作为公共场所,随意走动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

  扑尔敏是抗过敏的最佳选择吗?

  一位网友发布微博:昨天晚上9点多,2岁多的孩子出红疹,医生开了4分钱处方――4片扑尔敏,孩子服药后不到半小时病就好了。随后,“4分钱处方”引发热议:扑尔敏是抗过敏的最佳选择吗?

  扑尔敏并不是儿童专用

  应该说,2岁的孩子可以用扑尔敏,但并不值得推广,因为有其他副作用更小、更适合儿童用的药物。扑尔敏作为第一代抗过敏药,能有效减轻过敏反应,但不良反应也较明显。早在2006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就因出现多例2岁以下儿童服抗过敏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发表药物安全警告,不建议给2岁以下儿童服用某些抗过敏药。

  从效果上看,抗过敏药的主要作用是抗组胺。以扑尔敏为代表的第一代抗过敏药起效迅速,止痒效果稍好,是治疗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其药效的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仅4个小时。第二代抗过敏药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定等,属于长效药,一般每天只需要用1次,但止痒效果略逊于第一代。“4分钱处方”中的扑尔敏为成人用药,并不是儿童专用的抗过敏药剂型。这种开整片成人药物的情况,可能涉及掰开药服用,用量不太好控制,给患儿带来风险及不便。建议选择副作用较小的二代抗过敏药,比如氯雷他定糖浆或者西替利嗪滴剂。

  有让人发烧的药吗?

  有媒体报道,一位6岁的女孩感冒后,家长1个月里不断带她去输抗生素,她却一直发烧、出皮疹。后来医生发现,她的发烧等症状是药物引起的,停药后不久,烧就退了。这是为什么?还有让人发烧的药吗?

  很多药物都能引起“药物热”

  这位患儿最初只是感冒,通常5~7天就能康复,滥用抗生素后,反而因过敏引起了“药物热”。为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例如此案例中,患者不需要用抗生素却滥用,就出现了问题。理论上讲,每种药物都可能引起药物热,下列几种是最常引起药物热的药物,大家有必要了解这些药物。

  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最为常见,在门诊中尤其明显。相关的文献报道中,几乎所有类型的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药物热发生率,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米诺环素、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其中又以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较为常见。

  此外,抗惊厥药苯妥英、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也很容易引起药物热,文献报道发生几率是1/5000.

  普通发热vs.“药物热”

  和普通发热相比,药物热具有以下特点:

  1.药物热是“延迟发热”,一般来说,药物热多在第二次用药后发生,但也可在第一次用药后出现。如果是第一次用药后出现,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

  2.药物热患者体温上升后会逐渐下降。如果继续用药,体温会再次上升,且找不到其他病因,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常达39℃,甚至40℃以上。

  3.药物热患者一般精神状态较好。药物热患者体温虽然高,但其他症状并不显着,精神状态、食欲等一般良好,用退烧药效果多不明显。

  4.药物热除发热表现外,还可能伴有皮疹、黄疸、胃肠道症状等其他过敏症状。停药后,发热会在1~2日内消退。

  一旦怀疑出现药物热,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停用可疑药物,不能以感冒发烧自行处理。最好每天测3次体温,同时注意有无其他过敏症状,如典型的皮疹、哮喘等。确定引起发热的药物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如果药物热伴有其他明显症状,应遵医嘱治疗。若高热持续不退且同时出现严重疼痛等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用药时间会影响哮喘药的药效?

  春季是哮喘的多发季节。关于哮喘患儿的用药,根据发病时间的规律,用药时间的早晚对药物的药效有着很大的影响。

  哮喘患儿呼吸道阻力增加,通气功能降低,白天气道阻力最小,凌晨0~2时最大,因此常在夜间发病,且凌晨0~5时为发作高峰。针对这一问题,哮喘用药量有日低夜高的特点。此外,哮喘药一般在使用4小时后达到平稳浓度,通常在晚上8点用效果更好。

  在临床上,医生和药师有时会提醒家长哮喘药在晚上应“睡前(半小时左右)用”。这是为了便于操作,以免家长忘记8点这个“中间时间”。如果能在早上和晚上8点分别用一次哮喘药,更利于治疗。此时不仅效果更佳,而且由于药物的吸收利用度更好,出现副作用的风险也较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一篇:用药的注意事项上一篇:用药与哺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