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多,难吸收
牛奶蛋白质多,含脂肪也多,因蛋白分子大,且都是凝块的酪蛋白和饱和脂肪酸,对于宝宝较难消化和吸收。
2、钙和磷含量多
牛奶中钙和磷含量比母乳多3~4倍,含钠和钾比母乳多3倍,含镁也比母乳多。含这么多的电解质,就需要比较多的水分,如果吃牛奶不另加水分,就会发生便秘。
宝宝喝奶上火容易造成便秘,家长要当心。
3、含钙多易便秘
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和酪蛋白,而糖和淀粉含量相对减少,食入后容易形成钙皂引起便秘;如果糖量不足,肠蠕动弱,更易便秘。
4、消耗大量水分
因为大便又干又硬,牛奶中的蛋白质以酪蛋白为主,以及钙、磷、钠等矿物质含量高,这些矿物资质进入体内,消耗大量水分,导致大便干结难解,导致上火。
二、小儿上火表现症状
1、产生脾火:主要表现在口舌,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想大量饮水。
2、引起心火:表现在舌,舌边尖发红、心烦意乱、多梦或睡不着觉、小便黄甚至有热辣刺痛感、口渴。
3、导致肝火:肝开窍于目,因此肝有火主要表现在眼睛,出现眼干、眼痒、结膜炎、眼屎分泌多。
4、形成胃火:表现在牙及牙龈,例如口臭、牙痛、牙龈红肿、牙根发炎。还有大便干燥表现。
三、如何预防宝宝上火
1、锻炼增强体质
让宝宝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宝宝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是预防上火,防止病邪侵入的关键。
2、良好卫生习惯
让宝宝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比如不要用手揉眼、抠鼻;注意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四、宝宝喝牛奶需注意
1、牛奶不可光照:牛奶在阳光下照射30分钟,维生素A、B及香味会损失一半。
2、酸性食分开吃:因为这样会造成牛奶中蛋白酸质形成凝胶物质,从而使宝宝消化吸收不良。
3、牛奶不要久煮:牛奶久煮,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如蛋白质出现凝固沉淀、维生素也会有一定损失。
4、保暖杯不久放:煮沸后放保暖杯,时间一长,温度会逐渐下降,细菌就会生长、繁殖,使牛奶酵解变质。
5、少饮冰冻牛奶:牛奶结冰后,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这样也就达不到给宝宝增加营养的目的了。
6、牛奶不当水喝:牛奶中含大量水分,由于是高渗性饮,饮入过多或出汗、失水过多时饮用,易导致脱水。
7、乳糖不耐不喝:牛奶过敏者、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均不宜喝。全脂牛奶较适合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