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是扩大性自杀,就是在自杀的同时将自己疼爱的孩子也杀掉。近年来因产后抑郁症而发生的家庭悲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因此,产后妈妈这一特殊群体更应引起我们大家的关注。
血淋淋的家庭悲剧事件
2015年3月6日上午9点多,上海浦东周东瓦南村一出租屋内突然有警察赶来,发现2楼一名女婴已经死亡,口腔处有血迹。这名女婴出生刚刚84天,向她痛下杀手的正是其亲生母亲唐某。唐某曾与女婴父亲提过自己曾得过抑郁症,没想到生孩子后会愈发严重。事发后,女婴父亲才得知唐某之前所提到的抑郁症正是与前夫生下孩子后发作过的产后抑郁症。女婴父亲:“之前发作过,就是看到小孩就恨小孩。”
2015年3月12日中午12点钟左右,安徽省供销社宿舍内发生一起惨案,一女子产后抑郁将七八个月大的婴儿杀害后又自杀。事发后,女子和婴儿立即被送往附近医院救治。随后,记者来到安徽省立医院了解情况。据医生介绍,两人被送到医院的时候都已经没有生命体征。“医生介绍,女子和婴儿均因割破脖子上的动脉失血过多死亡。”
2015年3月23日晚上10时许,小如意(出生仅十几天)的爸妈吵了一架,妈妈一怒之下把她重重摔在了地上。因伤势过重,小如意经抢救无效死亡。根据种种迹象,小如意的家里人推测,阿娟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办案民警介绍,孩子的妈妈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已被警方依法刑拘,具体案情仍在调查。至于阿娟的精神方面是否存在异常,警方将按照相关程序对她进行检测。
产后抑郁症的成因值得深思
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其中产后生理因素导致的产后抑郁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现代病。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产后抑郁症呢?
?新妈妈为何郁郁寡欢
产后抑郁是指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产妇及其家人对于产后心理问题要有所了解,这是大多数产妇都会经历的一个时期,是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一种正常反应,因此不用害怕。
?生下小宝宝,有的妈妈情绪差
有的新妈妈生完宝宝后表示自己会感到无助、不想讲话、烦躁、失眠或者无所适从;有些产妇产后甚至孕期就担心因为生育可能导致自己工作受影响,甚至失业;也有的妈妈奶水不足,无法母乳喂养,觉得孩子一出生就得不到最好的营养,以后肯定不如别人,于是陷入自责和忧虑;还有不少妈妈想到孩子将来的教育就心烦意乱……这些心理压力造成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高龄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后心理问题
高龄产妇常常会过度担心因高龄带来的不测,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紧张、恐惧、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再加上担心身材不易恢复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她们的心理负担。
?缺乏丈夫支持的产妇更易患抑郁症
怀孕期间有的情绪波动,本身性格问题,精神病家族史,尤其家庭因素,对于产妇而言,最强大的支持来源于其丈夫。有调查表明婚姻满意度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缺乏丈夫支持的产妇更易患抑郁症。据报道,以上小如意的案例,很可能就是属于这一种。
产后心理变化三部曲
一般来说产后心理的变化可分为3种:
首先是产后郁闷,发生几率较高,超过50%的产妇在产后3至6天内出现产后郁闷,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不稳、失眠、暗自哭泣、郁闷、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
其次是有些产妇会出现以下较为严重的症状:如郁郁寡欢、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甚至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流泪或对前途感觉毫无希望,更有甚者会有罪恶感产生、失去生存欲望,这是比较严重的产后抑郁。
最严重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出现沮丧的心情、幻觉、妄想、自杀或杀婴的精神病症状,但患病几率较低,只有不到1%。
?自我调节很关键,家人理解最重要
预防产后抑郁,新妈妈本身要对产后抑郁和产后抑郁症有所了解。一旦出现了情绪上的异常,要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尽快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其次,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第三,选择喜欢的食物,科学调理产后饮食;第四,适度体育锻炼,例如产后保健操或者产后瑜伽,运动会产生快乐的神经物质;第五,多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第六,不拘泥于传统“坐月子”习俗,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淋浴甚至外出活动;第七,处理好家庭关系,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学会焦点转移。
此外,产后抑郁也是多因素的结果,其防治单靠产妇一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家人尤其是丈夫的支持。首先,丈夫要尊重妻子调节情绪的方式,比如哭泣、发脾气,因为这些表现更多的是激素的干扰,是产妇难以控制的;其次,凡事要征求妻子的意见,发挥妻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妻子有信心度过这段特殊时期;第三,除了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外,在妻子需要时也要适当保持身体上的亲密,这些对妻子都是莫大的精神慰藉;第四,丈夫要妥善处理好婆媳之间的关系,不能牺牲妻子的利益来表现自己的孝心。要多与妻子沟通交流,凡事与妻子共同面对。
温馨提醒
当产妇出现情绪低落、不想活动、不想与人沟通、想哭、易怒等症状时,社会、家庭都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关爱。尤其是丈夫,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新妈妈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夫妻间的沟通、家人的关爱、可口的饭菜、舒心的环境、良好的睡眠,这些都能有效缓解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