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宝宝食物过敏?3件事要避免

2015-05-12 预防免疫 585人浏览
有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儿童占其中很大的比例。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湿疹等。小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食物、粉尘、花粉等因素很容易会引发宝宝的过敏症状。

1、添加辅食快又多

据统计,由于不科学的喂养观念和不适当的喂食方式,有8%的婴儿曾发生过食物过敏。宝宝的肠胃功能发育还不成熟,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一不注意,很容易在食用了某些食物后会产生湿疹、特应性皮炎、持续呕吐、腹泻、无故拒奶、气喘或者憋气等过敏症状。

专家表示,给宝宝添加辅食最好在6个月以后,并且要从低过敏食物开始,循序增加。一些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海鲜、核果类等经常是导致宝宝过敏的元凶,最好是在宝宝满一定月份以后再添加,比如满9个月后,可摄取鱼、蛋黄、小麦或豆类制品;12个月前,不可进食全脂牛奶;18个月前要避开花生、巧克力、坚果、有壳海鲜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另外,添加辅食最好是每周逐步增加一种新的食物,由蔬菜、米饭、谷类食品、水果开始,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2、宝宝自由玩耍不限制

春季很多家长喜欢带宝宝出游,赏赏花在草地上自由奔跑。春暖花开的季节固然适合室外活动,但对于过敏体质的宝宝来说就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对花粉过敏的宝宝,很容易会出现眼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泪等过敏症状。因此,宝宝在花园玩耍,还是有节制一点比较好。建议妈妈在家中不要放置鲜花,特别是春节年花尽量放在室外而且不要给宝宝有碰触的机会。少带宝宝到花草茂盛的地方,尤其不要在风大的时候出游,还要注意不让宝宝随便摘花草。

3、长期吃抗敏药防过敏

如果妈妈只是“简单粗暴”地给宝宝服用抗过敏药来避免宝宝发病,那就太危险了。首先,药有三分毒,即使是过敏保养类药物的副作用低,但仍有产生副作用的可能。而且有些宝宝在服用抗过敏药后不但无效,反而会更加过敏,加剧过敏症状。所以妈妈还是不要擅自给宝宝吃任何药物,一切听从医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