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与缺钙有关吗?

2015-06-01 儿科疾病 696人浏览
婴儿湿疹亦称“胎毒”、“湿毒”或“奶癣”。本病在婴儿中颇为多见,以生后一个月至半岁最为多见,可反复发作,往往需两岁以后方减轻或不再发作。但亦有的长久迁延,到儿童或成人期,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或者表现为异位性皮炎。目前认为湿疹与机体缺钙有关。

婴儿湿疹好发于头顶及颜面、耳后,严重者可遍及全身。分为三型:

(1) 湿润型:较多见,常见于肥胖婴儿,多发于头顶、额、颊等部位,对称分布,严重时可波及全身。病变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结痂等多型损害,甚痒。

(2) 干燥型:每见于营养不良的较消瘦婴儿。多发于面部及躯干、四肢,皮损主要表现为潮红、丘疹、糠样鳞屑。严重者可类似落屑性红皮症之表现。

(3) 脂溢型:好发于头皮及面部、眉弓、两眉间、睑缘等处。皮损潮红,有黄色透明混有较多皮脂的渗出液及油脂性结痂,颇似成人的脂溢性皮炎。

由于婴儿湿疹主症甚痒,患儿常常哭闹不安,不仅夜惊夜啼,白天也睡不稳,有时吃奶中间也啼哭。患儿常见枕后部及背部多汗,每每哭闹时出汗。有患儿伴有消化不良,甚至体重减轻。由于婴儿皮肤细嫩薄弱,易于继发感染。患儿多伴有枕秃、方颅等佝偻病体征,指甲薄脆,易卷折,发病时间也以春秋时节多发。临床医生调查发病原因,发现病儿在大剂量注射维生素D3或口服英康利(维生素D3乳剂)后1至数日内出现湿疹,与婴幼儿佝偻病激期症状吻合。

湿疹的原因及发病机理是较复杂的,以往认为与过敏有关,致敏因子引起机体变态反应,使末梢神经释放出组织胺。五羟色胺等介质引起血管扩张、渗出、水肿、皮肤发炎。也有学者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生理平衡破坏,引起血管调节发生障碍,使血管神经失调,发生湿疹损坏。近年有专家认为湿疹可能由于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出现皮疹、皮肤粗糙、皮屑多。因为钙参与神经递质的兴奋和释放,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镇静作用、抗炎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所以钙剂在治疗湿疹、荨麻疹方面有其他药物所达不到的功能。以往用钙剂作为非特异性脱敏疗法治疗湿疹和荨麻疹等皮肤病有效也证明缺钙是引起湿疹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