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扁桃体炎从小儿开始要注意预防

2015-06-03 护理保健 492人浏览
什么是扁桃体?其生理功能是什么

1、张大嘴巴,压低舌头,发出“啊”的声音,就可看见咽喉部两侧粉红色的小肉团,就是腭扁桃体,俗称扁桃体。

2、扁桃体自10个月开始发育,4-8岁是发育的高峰期,因此,这个年龄段扁桃体稍大,12岁左右停止发育。

3、扁桃体是呼吸道的门户,尤其在小儿时期,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并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及免疫细胞,能抑制和消灭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

扁桃体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而且还有慢性与急性之分。

宝宝扁桃体发炎时往往伴有发热、嗓子疼和轻度的咳嗽,需要服用抗生素或其他消炎药消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常会复发。得过扁桃体炎的幼儿,到5~6岁以后甚至到青春期仍未能完全制止复发,可能引发风湿病或肾炎。而这两种病又是很容易合并严重的并发症的病症,严重者会威胁到生命。

急性扁桃体炎是由于病原体侵入扁桃体而引起的。其症状是:发热、咳嗽、咽痛、严重时高热不退,患者吞咽困难,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化脓。

扁桃体一年急性发作达4次以上,可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多是由于扁桃体窝的病原体所引起的。检查可见扁桃体肥大、充血、或可见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

扁桃体炎为何易复发

1、扁桃体是呼吸道的门户,口鼻的细菌,病毒最选侵犯它。

2、扁桃体窝最易积存细菌和代谢产物,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只要湿度和温度适宜,容易被感染。

3、扁桃体小窝小皮稀疏,其间常可见淋巴细胞和其它游走细胞,形成了“小窝上皮细网化”,而成为机体与病原体和毒素斗争的场所。

4、因扁桃体上有许多较深的小窝,如果患了扁桃体炎,病原体隐藏较深,极容易形成病灶,无论是口服用药,还是静脉给药,作用不直接,把病灶不能彻底清除。再加之小儿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因此,易受病原体的反复侵袭而反复发作。

扁桃体炎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几乎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都与扁桃体有关。最常见的是:

1、扁桃体反复发炎,易引起周围器官局部并发症。如: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炎、鼻窦炎,淋巴结炎等。

2、扁桃体的病原体,最易使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而引起全身并发症。如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牛皮癣、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心肌炎、肾病、肾炎、哮喘、糖尿病、血液病等难治性疾病。

急性扁桃体炎的危害

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往往伴有程度不等与范围不一的急性咽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多发于儿童,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

该病的主要危害是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淋巴结炎等,严重者引起风湿热、急性关节炎、心肌炎及急性肾炎等。

扁桃体炎的预防是最主要的

应及时给孩子更换衣服,防止忽热忽冷;

尽可能不到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地方;

在宝宝的卧室或在宝宝面前成人应尽量少抽烟,最好不抽烟;

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充足的阳光;

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是最好的方法,不应靠经常给宝宝吃消炎药来预防扁桃体发炎。(这样,可能会使口腔内和扁桃体上原有的一些致病菌被杀死或产生耐药性,一旦发病后再用这些药品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会给临床医师在治疗时增加难度。)

常见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

1、抗生素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见效快,可很快控制急性期的症状,但容易反复,而反复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并会损害肝肾功能,降低免疫力,破坏人体正常菌群。

2、含片的应用

含片口感好,患者容易接受,但如果经常含服含片(1)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2)易损害口腔正常细菌,而使口腔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其它口腔疾病。

3、扁桃体切除术

随着人们对扁桃休这个免疫器官重要性的认识,现代医学不主张轻易的切除扁桃体,若切除就会失去呼吸道的屏障,会影响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但对有并发严重全身疾病的儿童也不排除手术治疗。

4、局部外治法

局部治疗扁桃体的方法很多,临床上有扁桃体隐窝冲洗,扁桃体内药物注射,局部烙治,局部喷药,激光治疗等,虽然这些方法可抑制细菌,清除病灶,但比较痛苦,局部外治法中,中药外贴疗法更受患儿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