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理胎儿窘迫的基本病生理变化是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系列变化。
二、临床表现
胎儿窘迫的主要表现为胎心音改变、胎动异常及羊水胎粪污染或羊水过少,严重者胎动消失。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胎儿窘迫。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分娩期,主要表现为胎心率加快或减慢,宫缩压力试验或缩宫素压力试验等出现频繁的晚期减速或可变减速;羊水胎粪污染和胎儿头皮血pH下降,出现酸中毒。
三、治疗原则
急性胎儿窘迫者,积极寻找原因并给予及时纠正,如宫颈未完全扩张,胎儿窘迫情况不严重者,给予吸氧,嘱产妇左侧卧位,如胎心率变为正常,可继续观察;如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应尽快助产经阴道娩出胎儿;如因缩宫素使宫缩过强造成胎心率减慢,应立即停止使用,继续观察,病情紧迫或经上述处理无效者,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慢性胎儿窘迫者,应根据孕周、胎儿成熟度和窘迫程度决定处理方案。首先应指导孕妇采取左侧卧位,间断吸氧,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或并发症,密切监护病情变化。如果无法改善,则应在促使胎儿成熟后迅速终止妊娠。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孕妇左侧卧位,间断吸氧。严密监测胎心变化,每15min听1次胎心或进行胎心监护,注意胎心变化型态。
2.做好术前准备 如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应尽快助产娩出胎儿。
五、健康教育
(1)指导产前检查,教会孕妇自数胎动。
(2)高危妊娠应酌情增加检查次数,有异常征象及时汇报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