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早熟家长需警惕
刘主任介绍,性早熟主要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又称为真性性早熟或GnRH依赖性性早熟,cPP)和周围性性早熟(又称为假性性早熟或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PPP)两类。此外,还有部分性早熟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单纯性阴毛早现和单纯性月经来潮。cPP主要包括特发性性早熟(IcPP),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或下丘脑、垂体、松果体等部位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所致性早熟等。cPP女性患儿中约80%一90%为特发性性早熟(ICPP),男性患儿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病变所致。周围性性早熟的病因主要为性腺和肾上腺疾病,因分泌过量性腺激素所致。
“浙江那个案例我也有所耳闻,小女孩乳房发育有时可能是肿瘤的一个信号。”刘毓主任说,在其从医生涯中,接诊过的性早熟的孩子中,先后有数十例确诊为肿瘤(均为良性),肿瘤的类型很多,但外在特征都表现为性早熟,年龄最小的约6岁,最大的有8岁多,总体来说,性早熟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5。不过出现性早熟征象的男孩子要特别注意,病理性原因的可能性更高,所以更加应该重视。
特发性性早熟可通过“打针”来治疗
刘主任告诉记者:“曾经有个男孩子5岁时就身材高大,平时小孩喜欢摆弄外生殖器,家长未在意,直到6岁发现他的外生殖器比同龄孩子大很多才来就诊,查出颅内有个较大的微腺瘤(良性),后来在脑外科做手术,然后在儿童内分泌科打针治疗后平稳过渡到青春期。”刘主任想通过这个病例提醒家长,孩子得了性早熟,一定要重视。
刘主任介绍,医学认为,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10岁前来月经;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即认定为性早熟。性早熟的病因既有病理性的,也有特发性的。所谓的病理性,主要是指由肿瘤、卵巢囊肿、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引起;特发性,又称不明原因性早熟,可能与环境、饮食、遗传、过早地接受与性相关的信息等有关。特发性性早熟必要时可以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打针”来治疗。但病理性的性早熟,一定要先治疗原发病。刘主任提醒,家长若发现孩子(尤其是4-6岁的孩子)出现性早熟症状,千万要引起警惕,要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找内分泌专科医生就诊。
滋补类食品儿童不宜进食
刘主任介绍,总有家长询问,孩子平日饮食该怎么挑选? 其实营养并非越丰富越好,一些食物对儿童来说,并不宜进食。具体说来,以下禁忌还应记牢,避免引起儿童性早熟。
忌滋补类食品,包括冬虫夏草、人参、蜂皇浆。中医认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
忌被催熟的家禽肉,长期吃激素喂养的鸡鸭鸽子,成就了“促性早熟”的高危行为。
忌食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反季节蔬果,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应避免给孩子食用。
忌油炸类食品,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高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
忌巧克力、蛋糕、饮料等高脂高糖类食品;同样,含有生长激素的虾、蟹等也尽量少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