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为什么弄坏我们的黏土作品?”
中班小朋友回答:“你们教室太乱,我们在整理的时候,不小心碰到桌子,所以弄坏了黏土作品,对不起。”这时,小班的小朋友又追问一句:“你们不是故意的吗?”“我们不是故意的!”中班小朋友说。四位小班小朋友回到自己教室后,报告说:“他们说不是故意的,所以我们就不要再生气了!”于是,小班的小朋友便忍耐下来了。
就儿童心理学而言,这一事例中,小班孩子们的表现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因为7岁左右的孩子,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也未必能做到,而这些小班的小朋友却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以身作则,常常用自己的言行来告诉孩子---做错事要接受应有的惩罚,但是如果你是无意或不小心做了,则是可以被原谅,或减轻惩罚的。这样,孩子就能逐渐知道故意与无意的差别,也能学习体谅他人的感受,知道什么事该生气,什么事不该生气。
所以,重视.肯定.善待孩子的善意吧,让我们用自己的善意来鼓励孩子的善意,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