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驱虫正当时

2015-08-12 护理保健 447人浏览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与发育的寄生虫病之一,我国感染率高居寄生虫病首位。

怎么知道孩子肚里是否有了蛔虫呢?家长也可根据一些异常现象做一个大致判断: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孩子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起来。如果家长发现小儿有上述异常表现时,就应怀疑孩子肚里有虫。

什么时候驱虫最好呢?人吞食感染性蛔虫卵到发育为成虫,大约要在人体内经过60—70天的时间。虽然儿童一年四季可遭受寄生虫虫卵感染,夏季人们吃生冷的蔬菜、瓜果,喝生水较多,感染蛔虫卵的机会也较多。而目前各种驱虫药都只能驱除成虫,对正在“旅行”途中的幼虫是不起作用的,夏天感染的蛔虫卵只有到了秋天发育为成虫才能被驱除。,到了秋天,人们由于多吃熟食,再感染的机会也少了,夏季感染的虫卵秋季已发育为成虫在小肠定居,此时驱虫,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主要有2种广谱驱虫药:

1.阿苯达唑:商品名肠虫清,200mg/片,一次2片,睡前顿服,如需要,10日后可重复一次。

2.甲苯达唑:商品名安乐士,100 mg/片,每天一次,一次2片或每天2次,一次1片,连服3天,未治愈者3周可重复第二疗程。

在使用驱虫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少数蛔虫感染较严重的患者服驱虫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口吐蛔虫,甚至可引起窒息,此时应及时向医师咨询。

2.空腹服药可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增强疗效。

3.怀孕或哺乳女妇不宜使用驱虫药。

4.2岁以下儿童禁用驱虫药:虽然驱虫药在肠道吸收较少,不易在体内蓄积,口服后95%不吸收,但仍有5%可能吸收,由于2岁以下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引起药物中毒导致副作用。同时2岁以下小儿一般都有人看护,不易感染,即使小儿接近2岁时感染虫卵,当虫卵成长为成虫时,小儿也超过2岁了。

5.服药时不需禁食和服泻药,但最好少吃油腻食物,因为2种驱虫药均为脂溶性,油腻食物可增加其溶解度而使其吸收增多导致副作用增大。

为了身体的健康,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剪短指甲,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内衣,并教育儿童不吮吸手指。注意饮食卫生,禁食未煮熟的猪肉和牛肉及其制品如香肠、火腿等;生食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切生熟菜的刀和菜板应分开,避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