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的强弱关系到人体健康,而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是免疫力的保证。科学摄入营养、微量元素,就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怎样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免疫力”是什么。
1、什么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机体对“自己”和“非己”抗原的识别及应答,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即是以机体免疫器官,其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及其组织内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所构成的免疫系统来防病、抗病、维护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使人们健康生活和工作,无病而终。实现这一美好愿望须有正常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
2、免疫功能有哪些?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免疫力就是对内防乱,清除变异者,对外防患,抗击病毒等侵袭。
(1)防御病原体的侵害,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即抗感染免疫。
(2)监视并清除体内衰老或受到损伤不能修复的细胞。
(3)防止体内细胞的恶性变态及异常增殖。要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就需要元素的平衡。
3、怎样增强免疫力呢?
(1)母乳喂养——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妈妈们一定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
(2)抚触——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
在自然分娩中产道收缩,挤压胎儿,是一种有益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因此,不要轻易放弃自然分娩,去选择剖宫分娩。出生后,与母亲的身体接触,会让小婴儿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对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尤其有益。抚触是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3)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动应对
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父母们一定要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4)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时间
父母足够耐心地对待孩子,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规律。成长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够,可以让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带宝宝到空气清新的公园玩一玩,对身体大有益处。
要养成良好的规律生活还需要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居室的卫生条件也对宝宝的免疫系统有影响。人们常习惯在大冷天里紧闭门窗,造成室内空气流通性差,这样病毒细菌容易滋生。因此,注意使宝宝的居室要多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气候干燥时,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以免因上呼吸道黏膜干燥引发疾病。流感流行季节,可使用食醋熏蒸房间,这样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病菌数量。
(5)均衡饮食——提升防御功能
孩子偏食,营养不均衡会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鲜蔬菜水果品种尽可能多样,少吃各种油炸、熏烤、过甜的食品。
此外,由于婴幼儿脏腑娇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虽然发育旺盛,对营养物质需要迫切,但是,脾胃运动消化功能相对不足。要注意均衡饮食,不要吃得过饱,以免脾胃负担过重,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容易发生积食、腹痛,导致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宝宝进餐时,保持宝宝心情愉快。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慢进餐有利于宝宝脾胃的健康,如果总是在嘈杂的环境、匆忙的气氛中进餐,势必会影响宝宝的消化系统。要特别注意,在轻松环境下进食不仅有助于消化、强健脾胃、而且对提高宝宝的免疫力也很有帮助。
(6)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培养孩子良好的基本卫生习惯,要勤洗手,特别注意在吃饭前和上厕所后把手洗干净,可以防止病从口入。
手是病毒和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感冒患者擦鼻涕、挖鼻孔时病毒粘在手上,通过握手、把手、电话、桌椅等传播。因此预防感冒和其他很多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勤洗手。值得提醒的是,洗手时不要过度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清洁用品,因为,这些产品本身就可能是抗药性微生物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