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肠抵抗力差,黏膜血管丰富,所以容易受到病毒侵蚀。比如,在秋冬季节,轮状病毒在20℃左右气温下非常活跃,儿童多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期间感染这一病毒,故又称秋季腹泻。在“多病之秋”的季节,家长如何帮助宝宝预防远离小儿腹泻,中西医专家特别支招。
中医防治
中医止泻四法 保健儿童肠胃
上周日,国家二级执业推拿技师、厦门华医馆中医门诊部小儿推拿学科带头人柳成林,在华医馆岐黄健康讲座培训班上,结合自己康复保健20余年工作经验,为本报30多名读者传授了预防小儿腹泻的中医止泻四法(摩腹、揉脐、上下推七节骨、揉龟尾)。
他说,中医认为宝宝腹泻多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也就是伤食泻。证候表现为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指纹滞。要加强小朋友的胃肠抵抗力,运脾和胃、消食化滞很重要。古往今来,摩腹、揉腹、振腹等法就是传统的儿童保健要法。其中,摩腹、揉脐、推七节骨、揉龟尾称止泻四法。
柳成林特别提醒大家,因为小儿肌肤娇嫩,所以在按摩推拿时最好抹点橄榄油或者润肤霜。
西医检查
孩子便便明显异常 最好1小时内送检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林刚曦认为:腹泻病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家长要注意儿童的日常卫生情况。粪-口传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腹泻病一旦发生,即使经正确的治疗,腹泻仍可能持续10天之久。
母乳喂养的健康儿童通常生长良好,很少出现腹泻。如果出现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或者大便性状明显异常如稀便、黏液便、血便,就应立即就诊。去医院前别忘了带上婴儿的粪便去化验,最好是在1小时内检验,这样反映病情比较准确。
如果腹泻明显,看医生并按医嘱服药很重要,严重者需要输液治疗。只要及时就诊,通常都能治愈。另外,提醒年轻的父母们一定不要着急,腹泻病一旦出现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最快也要4-6天。
推拿止泻四法
一、摩腹部:调治腹胀、腹痛、疳积、呕吐、便秘等症
位置整个腹部
次数3分钟
操作摩、揉、推腹部,力度相对较轻,可健脾胃,调大小肠,利于消化与吸收。
二、揉脐:调治腹胀、腹痛、泻泄、便秘、疳积等
位置肚脐
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掌摩称摩脐。以点、揉、摩、振脐为代表,用于腹胀、腹痛、嗳气、肥胖、便秘、腹泻等属实者。
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
三、推七节骨:调治泄泻、便秘、脱肛等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固涩止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导滞通便。
次数100~300次。
四、揉龟尾:调治便秘、脱肛、遗尿
位置尾椎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治各种便秘、痢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