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用艾条怎么熏

2016-01-15 生长发育 940人浏览

孕妈咪好不容易度过前三月胚胎着床较不稳定的时期,不料宝宝在第二、三孕程产检时,竟在妈妈肚子里乾坤挪移为「头上脚下」,亦即临床所谓的「胎位不正」!对超级想自然生产的妈咪而言,还有希望帮宝宝力挽狂澜吗?好奇吗?古今医学会怎样处理呢?

揭秘!胎位不正的比例

*16至28周:约25%的宝宝呈现臀位不正(头上脚下、胎位不正)。

*32周:约7%的宝宝臀位不正。

*37周:约仅3%至4%的宝宝臀位不正。

一般来说,当妇女分娩时,胎头最靠近子宫颈口的部位,称为胎儿的先露部位,亦称为胎位。然而;通常宝宝在妊娠28周前,都还在羊水中漂浮移动,故胎儿的位置可能随时在变,但越接近临产前32至37周,宝宝头部一般均会转而朝下,直至妈咪分娩时,多以正常胎位的方式,也就是头下脚上的状态来诞生。

不过;有部份「胎位不正」的宝宝,出于各种原因而呈现许多不正常的胎位情形,此时则造成自然生产的困难,若就古代妇女而言,甚至将因此导致难产。但现代外科医学技术发达,任何胎位不正的困难,都有办法突破生产难关,故孕妈咪先别惊慌!

胎位不正的类型

正常来说,胎儿头能过,身体就过了,尤其胎儿头部占身体比例最大,而胎儿头部又较坚硬,因此;一般胎儿正常是从头部先出来,因此总括来说,只要头位向下,均还属正常胎位。相反地,若生产前,胎儿臀位不正,无论是宝宝的脚、手或臀部先露出,都是胎位不正。

通常产妇在分娩时,可就胎儿的先露部位判定最后是否选择剖腹产;在胎位不正的类型中,只有「臀位直腿式」有可能透过人工接生来直接自然产,但其他的类型却有生产上的高度危险,故目前医师均用「剖腹产」来替宝宝接生。

1.宝宝头位

基本上,宝宝头位向下,亦即靠近子宫颈口方向的话,算是正常胎位。但是,若就宝宝的面部来区分,又可区别为「枕前位、枕后位、额头位、颜面位」四种。

上述的「枕前位」还算正常胎位,也可自然产,但「枕后位、额头位」生产时就困难了;而若是「颜面位」,也就是宝宝仰脸朝子宫颈口先露,或是宝宝的脸看向妈咪肚子时,都一定要剖腹产了。

2.臀位不正

当产妇临盆时,宝宝的「臀向下,头在上」均属胎位不正,此时一律需选择剖腹产为宜。此类型的臀位,约有以下四种:完全式、直腿式、单足不完全式、双足不完全式。

(1)完全式:宝宝一样是头上脚下,但宝宝大小腿同时屈蹲,即类

似「蹲下」的姿势,称作「完全式」。

(2)直腿式:宝宝不仅头上脚下,但是宝宝的大腿关节弯曲,然小腿关节伸直的状态,称为「直腿式」。

(3)单足不完全式:同样头上脚下的宝宝,若一腿伸直、另一腿呈现跪姿,均可列入不完全式。若是宝宝一脚先向产道伸出,就属于单足不完全式。

(4)双足不完全式:宝宝两脚都向产道一起伸出的时候,则为双足不完全式。

3.斜位和横位

当宝宝快要出生前,无论头部、面部是否朝上、朝下或朝前,一旦胎儿身体呈现斜向或横向的状态,均属宝宝不稳定的动态胎位。广谕坐月子餐张境原指出,通常这种时候要看宝宝自己的决定,而且多半在妈咪宫缩频繁时,有时候宝宝也会突然从斜位逆转为头位,那就有机会自然分娩。但若宝宝始终保持横位(在子宫横躺)的话,那就一定得剖腹产了。

古今转胎矫正术

1.现代「膝胸卧式」

「膝胸卧式」是专门矫正胎位不正的孕妇练习姿势。自怀孕7、8个月(28至32周)后,可于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每次约维持5至10分钟的时间,是有助于宝宝回归正常胎位的较佳方式。

◎正确方法如下

(1)将身体采跪伏姿势,使头侧向一边,双手屈起伏贴于胸部两侧的地面,双腿分开与肩同宽。

(2)胸与肩应尽量贴近地面。

(3)双膝弯曲,大腿与地面垂直。

并非每个胎位不正的宝宝,靠妈咪做「膝胸卧式」都能矫正,但是至少约6成左右的宝宝,通常在28周开始练习后,宝宝就会慢慢自动转正。然而;若是无法自然产,乃至与妇产科医师讨论后,认为孕妈咪有自然生产上的危险疑虑,则多建议妈咪就以剖腹产来替宝宝安全接生较妥。

胎位不正用艾条怎么熏

宝宝有臀位不正的情形。因此;利用中医典籍中所记载,古代医师面临孕妇胎位不正的方法,以艾条灸(熏)至阴穴令宝宝胎位转正,不过会有子宫收缩、胎动频繁的现象,因灸艾转胎机转未明,若一旦孕妇早产,容易有医疗纠纷,故现在临床上较少使用,使用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至于国外临床研究灸至阴穴转胎位有的结果报告认为有效,有些研究结果报告却是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临床机转未明,为了安全起见,不建议孕妇自我操作,以免发生危险。

孕妈咪若胎位不正,先别紧张担忧,毕竟临床上也曾发生过,宝宝临盆前一晚,胎位竟突然转正的情形。而张境原也主张,孕妇若有胎位不正的情况,千万不要自行运用转胎秘方,应以医师指导的正确方式应对,如此方能以最安心的生产方式,欢喜迎接宝宝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