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如何帮助宝宝度过长牙关键期!

2016-01-15 生长发育 261人浏览

当妈妈最开心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见证孩子的许多第一次,最令人欣喜的莫过于宝宝长出小牙齿了!相信每个家长都惊喜若狂,但妈妈们知不知道宝宝正处于最难受的阶段呢?

在你因为宝宝在长牙而感动的时候,你知不知道宝宝为了长出这颗牙齿经历了多少呢?不少妈妈会注意到在孩子5个月左右开始突然烦躁、喜欢咬东西等等症状,作为妈妈很多人会制止宝宝咬东西,因为它不卫生,但长牙的痛痒又必须靠咬东西来缓解,妈妈们快来看小牙齿的那些事。

小牙齿萌出历程:

5~10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乳中切牙

6~14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乳侧切牙

10~17个月 上个各长两颗第一乳磨牙

18~24个月 上下乳尖牙各长两颗

20~30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第二乳磨牙

一般宝宝从4-6个月开始长乳牙,通常下门牙会最先长出;从第一对乳牙萌出之后,大约每4个月萌出1对牙齿,到2岁半就可以长齐20颗乳牙。

牙齿萌出早晚须注意:

妈妈们首先要警惕宝宝乳牙萌出是否过早或过晚。有的宝宝一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就萌出了乳牙,因为这种乳牙通常没有牙根,极易脱落。如果落入气管就会造成宝宝窒息,这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宝宝乳牙萌出过早,一定要及早去看医生;另一方面,如果到了1周岁宝宝还没有长出乳牙,可能是由牙龈肥厚或者佝偻病等引起的,也要尽快做全面的口腔检查。

咬咬咬才是萌牙的“重点项目”:

宝宝快长牙时牙肉会痒,抓到什么都要放进口里咬。家长需要多加看护,反复教导宝宝不能把危险的东西放进嘴巴,以免其乱咬硬物损伤牙龈。放在宝宝周围的东西的大小不要小于一个乒乓球,以防吞咽时卡在喉咙或吞入肚中。

大眼妈在这建议妈妈们可使用由硅胶制成的牙齿训练器,让宝宝放在口中咀嚼,以锻炼宝宝的颌骨和牙床,使牙齿萌出后排列整齐。但是宝宝经常玩耍、吮吸的安抚奶嘴、牙胶等玩具物品要保持清洁,以免引起肠道疾病。

因萌牙而发生的症状

妈妈要留心注意这个时期的宝宝,大眼妈总结了几种宝宝可能会因为萌牙而出现的症状,遇到对应的状况时千万别慌乱:

1.体温升高:大部分宝宝在牙齿刚萌出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只要体温不超过38.5℃,且精神活跃、食欲旺盛,宝宝哭闹不厉害,就无需特殊处理,多给宝宝喝水就行;如果体温超过38.5℃,并伴有烦躁不安、哭闹异常、拒绝进食、腹泻等现象,需马上到医院诊断。

2.流口水:多为出牙期的暂时性现象,妈妈们应该为宝宝戴口水巾,并随时为宝宝除去口水。大眼妈提醒宝宝的上衣、枕头、被褥常常被蘸着宝宝口水,所以要勤洗勤晒,以免滋生细菌。

3.情绪波动大,异常哭闹:宝宝在出牙前哭闹不止,烦躁异常,一般只要给予磨牙饼让宝宝咬并转移其注意力便可,家长切忌对孩子的哭闹表现无耐性或者高声对其说话。

4.牙龈红肿:宝宝出牙期间可能会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尤其是第一颗牙和臼齿长出的时候。大眼妈在这特别提醒如果齿龈流脓,或出现周边发热时,需到医院就诊。

5.腹泻、拉肚子:虽然没有明确资料指出,萌牙会导致拉稀,但不少妈妈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出牙期都有拉稀的表现,若情况严重或持续多天需到医院咨询

6.睡不安稳:孩子可能会在睡觉时哭闹,突然醒来,表现烦躁,即使宝宝在安稳的睡眠中也会出现此情况,妈妈要温柔安抚宝宝,轻轻抚摸宝宝让其平静下来。

7.脸颊泛红:妈妈会可能也会留意到,孩子的面部在出牙期莫名肿胀、泛红、出现红点,这有可能是牙龈红肿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口水疹或湿疹感染引起的,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小萌牙的清洁工作:

宝宝的乳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担当着咀嚼的重任,而此阶段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乳齿的保护对宝宝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长出第一颗牙后

宝宝6个月左右乳齿开始萌出,这时父母就要帮助宝宝“刷牙”了。妈妈可以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用淡盐水轻擦宝宝牙齿的各面。

有了8至11颗牙后

每天饭后、睡觉前,妈妈要记得给宝宝刷牙,这个时期仍宜用淡盐水,尽量少用牙膏。等到宝宝长出8颗牙齿后,就可以用一把尖形刷毛的硅质固齿牙刷。宝宝长出11颗牙齿后,就可用真正的牙刷让宝宝来练习刷牙。

牙齿全部萌出后

两岁以后,宝宝的上下牙全部萌出时,可用小型软质牙刷沿牙齿的缝隙上下刷。妈妈此时要有意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刷牙,让宝宝自己养成三餐饭后以及睡前主动刷牙,吃过零食后随时漱口的好习惯。

这个阶段的宝宝牙刷需要重新挑选,可选用刷头小、刷毛细、牙刷柄长短以及刷头长度适中的儿童保健牙刷。刷头大小相当于宝宝的四颗门牙的宽度为宜,刷毛要经过磨圆,不刺激宝宝的齿龈,上下刷牙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