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孩子中耳炎的病因

1.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2.游泳.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不过,如果游泳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

3.躺着喝奶.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称: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4.疲劳.睡眠不足或体力消耗过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再加上适量运动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

5.吸烟.欧洲的研究报告表明:家里有人吸烟,容易诱发中耳炎.即使你把那个吸烟者赶到阳台上吸烟,他的头发和衣服上也会沾有香烟的有害物质.他再去抱宝宝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吸附在宝宝的鼻咽黏膜上,容易引起炎症.

6.集体生活.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

7.外出.在密闭的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在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病毒,也很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所以,带孩子外出,要尽可能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

8.治疗中断.通常急性中耳炎在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就认为宝宝已经好了,停止吃药和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的原因之一.

中耳炎早期症状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中耳炎注意事项

1、飞机起飞或下降时, 可吃零食,使用吞咽、软腭运动、下颌活动等动作来减少得病机会.

2、得病后,可以做自我耳咽管吹张术,不拘时间和次数.

3、尽量多休息,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

4、保持情绪稳定,并注意按时服药.

5、如有鼓膜损伤,则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洁净与干燥,也可用消毒药棉松松地堵塞在外耳道口.

6、如有鼓膜损伤者,注意淋浴、洗发时防止水液侵入.游泳是例所禁忌.

7、中耳炎大多由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让孩子远离染病儿童将有助于减少他/她耳朵感染的危险.若孩子患有鼻过敏,则控制好病情也有利于预防耳朵感染.为孩子选择日托机构时,应核查明该机构对患病儿童的处理方法

中耳炎西医治疗方法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聪聪滴耳油能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预防复发达到根治.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5、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6、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