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喂饭孩子“长不大”

2015-04-21 新闻 390人浏览
“喂饭”不止表现在真实行为上,还将延续到孩子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长此以往,孩子本身的应有功能逐步退化,自主发展和天生学习探究才能也被遏制了。

长期喂饭危害孩子身心发展

1岁多的宝宝已有了自主进食的渴望,家长应从主导转变成辅助,鼓励和协助帮宝宝进食,让宝宝感到进食的快乐,和大人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味。如果这时家长仍然给宝宝喂饭,势必给宝宝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生理
影响

?导致咀嚼功能不足,影响消化吸收。
孩子进食过快,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不仅会增加宝宝的胃肠道负担,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脸部的肌肉锻炼,甚至对孩子未来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影响动作平衡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建立。
自主进食需要手、嘴、眼的相互协调配合,家长喂饭将使孩子失去动作平衡和手眼协调能力训练的好机会。

?影响对食欲的控制,孩子更易超重。
喂饭过量可能将孩子的胃撑大,造成小儿肥胖。

心理
影响


?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吃饭的乐趣。
喂饭时孩子容易不专心,会东张西望、离开吃饭位置跑来跑去、玩玩具、看电视等,而家长催促和逼迫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使得孩子感到吃饭是一种负担,一种强迫性的任务,易诱发厌食或挑食。

?使孩子缺乏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性。
孩子认为吃饭并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会让家长开心的事情,不吃饭是可以拿来要挟家长的事件,这种不正常行为将导致孩子认知上的错误,也容易养成依赖、懒惰、生活能力低下、无责任心、害怕困难等坏习惯。

?延续到生活学习上,遏制孩子的自主发展。
习惯于“喂饭”的孩子,将来也会事事依赖家长,例如让爸妈帮忙做错题集、做作业、整理书本课桌、做各种补习规划等,家长们满足了自己的呵护需求,却扼杀了孩子原有的天生学习探究才能。长此以往,孩子本身的应有功能逐步退化。
自主进食怎么吃由孩子决定

婴儿时期的喂养对于一个人食欲和饮食习惯形成起重要作用。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妈妈应从小培养宝宝独立吃饭。

萌芽期:10个月左右
宝宝对餐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摆弄餐具,喂饭时喜欢抢夺大人手中的餐具,这是训练宝宝自己进餐的好时机。

◆宝宝“独立”小贴士◆●准备两把勺子,一把给宝宝,让他练习使用或比划比划,另一把大人拿着给宝宝喂饭。此时宝宝一般不会用勺子来挖碗里的食物,而是高兴地敲敲打打,对吃饭也更加有了兴趣。
●做一些能够用手拿着吃的食物或一些切成条和片的蔬菜,教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拿着自己吃

黄金期:12~18个月
周岁后,宝宝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妈妈可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吃饭。宝宝喜欢手抓饭,可能会把饭菜洒得一身一地,妈妈千万不可制止宝宝的行为,以免扼杀了宝宝自主学吃饭的兴趣。

◆宝宝“独立”小贴士◆●把小手洗干净,让宝宝用手抓食物来吃,甚至可以让他“玩”食物,如米糊、蔬菜、土豆等,有利于宝宝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将食物切成适合孩子盛的块状,每次给予的食物量不要太多,让宝宝自己试着用匙进餐。
●给宝宝准备些打不烂的碟子、茶杯和杯子,围上围兜,并在餐桌上加餐垫,在孩子座位周遭的地板上铺设旧报纸,便于收拾。

巩固期:2~3岁

2岁宝宝已经能自己进餐了,但吃饭时更会折腾,有时会不肯自己吃饭。家长不要嫌烦或过分迁就他,告诉他吃饭是他吃饭是自己的事,让他树立自立光荣的意识和观念。这样到宝宝上幼儿园后,就不用担心宝宝自己吃饭的问题了。


◆宝宝“独立”小贴士◆●培养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和好感,尽量引起他旺盛的食欲。
●固定好宝宝的就餐座位,让他坐在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以免吃饭时分散注意力。
●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对食物的喜好,以免造成宝宝对食物的偏见。
●就餐气氛要轻松愉悦,切忌责骂宝宝,唠叨不停,以免引起宝宝反感而不肯吃饭。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安静不说话,不大笑,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内等。
●宝宝进餐时间不宜过长,吃完饭后才可以离开饭桌,他才会明白吃和玩是两回事,要分开来做。
生活习惯能够反射一个家庭的教育模式,微小的细节折射的是行为导向。要摆脱对孩子的“喂饭”,家长们要切实了解孩子的需求,相信孩子的潜能和天性,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让他们变得更健康、更聪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