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5月30日9时31分,中国西北大漠晨光熹微,巨响之下,火箭尾燃起橘红色火光,与大地上人们手中挥舞的国旗遥相呼应。
万众瞩目下,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5月30日新华社)
这一飞,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将开启中国航天叩问苍穹、探索星辰的新征程。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回望过去,中国航天事业攻坚克难,在追逐航天梦的路上始终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开始,到1992年9月,党中央批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以载人飞船起步、以空间站为目标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科研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地接续创新,为梦而战。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为什么还要飞?”记者问。作为中国航天四度飞天的第一人,景海鹏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名航天员,执行飞天任务、出征太空是我的主责主业,就是我的工作。”他表示,“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是祖国托举着我们飞天”,“身体可以在天上飘,但是做人不能‘飘’,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故步自封”。
青年一代的我们,幼时曾趴在电视机上,观看从发射中心转来的直播,“3、2、1,点火!起飞!”,这一声铿锵有力而又庄严肃穆的指挥,点亮的是多少孩童、青年对航天的向往、对太空的想象。那时的我们仰望星辰,赋予其浪漫色彩,长大后才慢慢了解这一事业的伟大与不易——通天路没有捷径,万里征程更需脚踏实地。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空间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国家安全、地位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背后,是党和国家坚持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领导一代代航天人铸就“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因为心中有信仰,航天人的前行才更加无畏,中国航天的高度才不断被刷新,这也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投身航天事业,即使是万里征程,仍心怀星辰大海,奔赴共同的梦想。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