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帮版权文章
对于孕妈妈来说可以注重预防,一直强调防控,如果能做好预防工作,就不需要忍受疾病过程中的不适,也避免了疾病是否会影响胎儿这样的担忧。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孕期高血压,孕期高血压如何调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一般根据目前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并应注意有无并发症和凝血机制障碍。
1.现病史
了解是否有本病的危险因素,是否有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头晕、头痛、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
2.高血压
在同一手臂上至少测量2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对于首次发现血压升高者,应间隔4小时以上再测血压。
3.尿蛋白
对于高危孕妇,每次产检时都应检测尿蛋白。尿蛋白检测应在尿液的中间段进行。对于疑似先兆子痫的孕妇,应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3.0g/L或尿蛋白定性≥(+)被定义为蛋白尿。避免尿液被阴道分泌物或羊水污染。需与尿路感染、难产、严重贫血等引起的蛋白尿相鉴别。
4.辅助检查
(1)妊娠期高血压应做以下常规检查:
(1)血常规;(2)尿常规;(3)肝功能、血脂;(4)肾功能、尿酸;(5)凝血功能;(6)心电图;(7)胎心监护;(8)B型超声波检查胎儿、胎盘和羊水。
(2)先兆子痫、子痫根据病情的发展,诊断和治疗需要酌情增加以下相关检查项目:
(1)眼底检查;(2)凝血功能系列;(3)B型超声及肝、胆、胰、脾、肾等器官的影像检查;(4)电解质;(5)动脉血气分析;(6)心脏超声及心功能测定;(7)脐动脉血流指数、子宫动脉等血流变化,头颅CT或MRI检查。
鉴别诊断
子痫前期应与慢性肾炎合并妊娠相鉴别,子痫应与癫痫、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相鉴别。
1、注意休息和营养,心情要舒畅,精神要放松,减少不必要的压力;饮食要低盐、低脂,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及叶酸的摄入。
2、平时要注意血压和体重的变化,当你是高危人群时(如:自身或家族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妊娠高血压等),最好每天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了解自己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3、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争取每天卧床10小时以上,平日卧床时,可采用左侧卧位,以增加流向胎盘和全身器官的血液,以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增加排尿,降低血压,有利于改善胎盘的功能。此外,要避免站立时间过长,睡觉时要把腿抬高。
4、怀孕后应定期进行产检、肾脏B超和尿常规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宝宝的情况,有不舒服的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要定期监测体重,注意水肿、头痛等症状。并及时纠正异常情况,如发现贫血,要及时补铁;如发现下肢浮肿,要增加卧床休息时间,抬脚休息;高血压要按时服药。
5、对于前一胎有先兆子痫或子痫的孕妇,应经医生评估,根据病情服用预防药物,防止妊娠高血压的发生,但并不意味着适用于每个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患有肾炎、高血压等疾病的孕妇,以及上次怀孕时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监测。
6、即使患有高血压,也不必担心,只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早治疗,好好休息,病情很可能得到控制和改善。
孕期高血压是一种常发性疾病,很多孕妇一不小心就会中招,对母体和胎儿都会造成影响,时刻关注孕妇的血压是预防的前提,那么孕期高血压怎么预防?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序号 | 预防方法 | 说明 |
1 | 选择合适的生育年龄 | 有研究表明,在20岁之前、40岁之后怀孕生育的女性,比20至40岁之间怀孕生育的女性患高血压的几率大。因为年轻的初产妇对孕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所以会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造成严重的后果。而高龄的初产妇本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所以难免会产生高度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最终引起血压升高。所以适龄生育的女性还是不要故意拖延孕育时间了。
|
2 | 注意孕期饮食 | 食用多盐、高胆固醇、油腻、辛辣的食物容易诱发高血压。所以孕期的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减少动物油、动物内脏等食物的摄入。但是不要过度节食使自己营养不良,比如适当地补充钙、铁、锌、硒、碘以及维生素A到E,这些微量元素对预防高血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也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
3 | 控制自己的体重 | 孕妈妈并非越胖越好,而孕妈妈的胖与瘦也不是判断胎儿健康与否的标志。体重超标的孕妈妈,更容易受到孕期高血压的侵扰。因为过多的脂肪积累使得人的血容量增大,从而使心脏负担和血管阻力增大,最终诱发高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