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物价逐年攀升,众所周知,正是我国的房地产。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商品价格飞涨,那就是婴儿奶粉。无论是房价还是奶粉,它们都保持着持续上涨的趋势(涨幅较大)。尤其是洋品牌奶粉,价格通常比国内品牌奶粉贵上近一半。那么,究竟是谁将这200-250元的高额利润“吃掉”呢?
据新快报采访了多位乳业专家和资深婴幼儿奶粉业内人士,他们揭示了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特别是洋奶粉的“利润加码链条”。这些专家首次向媒体披露了国内婴幼儿奶粉,尤其是洋奶粉的“利润加码链条”,以各环节的利润数字清楚地告诉消费者,为何洋奶粉在中国价格至少翻了一倍。
业内专家王丁棉向本刊首次披露了国内婴幼儿奶粉,特别是洋奶粉的“利润加码链条”,向消费者揭示了为何洋奶粉在华售价至少翻了一倍。她解释说,国内最大牌婴幼儿奶粉的生产成本仅占终端售价的20%,也就是说一罐售价两三百的奶粉,实际成本不超过56元。那么,这200-250元的高额利润究竟被谁“吃掉”了呢?
乳业专家王丁棉向本刊披露,国内婴幼儿奶粉,特别是洋奶粉的售价一般每罐在200-480元,平均售价都在250元/罐以上,而国外全球市场售价仅为中国市场的1/2。以900克罐装为例,日本每罐售价为147元人民币,韩国131元/罐,柬埔寨118元/罐,缅甸108元/罐,新加坡125元/罐,英国89元/罐,法国107元/罐,南非130元/罐,阿根廷109元/罐,澳大利亚136元/罐,新西兰126元/罐,荷兰90元/罐,德国95元/罐,加拿大105元/罐,俄罗斯94元/罐,美国163元/罐。在全球市场,售价超过140元的极为少见,全球不会超过五六个国家。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个别品牌的洋奶粉在中国售价甚至达到原产国的4倍。例如,特福芬有机婴幼儿奶粉2段在当地官网上价格为9.95欧元,按照现行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价格仅80.6元/罐,但其在广州超市价格却为318元/罐,为其原产国价格的近4倍。
这些洋奶粉的成本顶多只有56元,那么其中的200-250元的高额利润究竟去哪儿了呢?王丁棉指出,这主要是3方面的原因导致。首先,设置和借用高利润返点,并以此作为营销手段刺激经销商或分销商;其次,设立多层级的营销模式,导致流通渠道成本层层加码;最后,与中国国内生产的奶粉相比,洋品牌多出了进出口关税及境外运输成本。
王丁棉还向本刊详细指出,一罐洋奶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每个利润加码环节是如何叠高的。其中,仅总经销环节和代理商环节就分别占了终端产品价格26%和20%的利润。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