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罗圈腿与走路习惯关系探究

2023-09-26 18:05:53 作者:sn_lsj 145人浏览

孩子在从蹒跚学步到独立稳步行走的过程中,给年轻的父母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欢乐。然而,一些不确切的传言也让部分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担忧。我的一位朋友的老婆就担心她的孩子已经两岁半,走路太多会得罗圈腿。她认为,孩子走多了会导致骨骼变形,从而引发罗圈腿。事实上,罗圈腿的确与骨骼发育有关。在骨骼发育过程中,骨干和骨骺之间有一层被称为骺板的软骨。这些软骨细胞在17至20岁之前保持繁殖能力,不断生成新的软骨,经过骨化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变成硬质的骨,使骨头得以增长。同时,骨膜以膜内成骨的方式,使骨关节增粗。随着骨增粗和增长,骨头逐渐定型,但不会受到适当活动的影响。

正常的活动对儿童的活动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抵抗力、体质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与成人相比,儿童的骨骼较为柔软,可塑性强;肌肉纤维细,力量较弱;心脏收缩力较弱,不能供应长时间活动所需的大量血液。此外,大脑耐力差,易兴奋也易疲劳。因此,儿童学走路及日常活动应适量,动静结合。

儿童罗圈腿与走路习惯关系探究

本文由snsnb.com提供

那么,罗圈腿是如何形成的呢?医学上称罗圈腿为“O”型腿,是小儿常见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一种表现。该病主要导致儿童骨钙化障碍,钙不能沉积在骨组织上,从而引起骨样组织堆积,导致儿童骨骼发育不良、肌肉松弛。6至12个月时,该病发病最多;2岁以后逐渐减少。在站立后的佝偻病患者中,由于腿长骨钙化不良,站立和行走时身体重量压在腿骨上,使双膝关节向外移,不能并拢而形成“O”型腿。

积极防治维生素D缺乏是预防“O”型腿的有效措施。从孩子出生到一岁,应该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制剂的鱼肝油。孩子应多晒太阳,进行户外活动,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使皮肤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南方的日晒机会较多,2岁以后小儿生长减缓,一般不易发生佝偻病,无需再服维生素D。然而,一旦形成了“O”型腿畸形,再补充维生素D治疗就无效了。

生育帮版权文章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