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通常采用一种指导式教育和服从式教育的方法。指导式教育指的是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扮演着绝对指导者和绝对引导者的角色,这种强制灌输的早教模式往往会压抑孩子的兴趣发展和人格塑造。
最近召开的天线婴儿家庭启蒙会议中,育儿专家黄演林提醒,在早期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一些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形成信念。这是因为,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正是他们所倡导的。
为什么我父母这样做呢?是因为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形成了健康的交往态度。比如,相互拥抱,接受他人,无论是遇到喜悦还是沮丧,通过相互拥抱这种肢体语言感受心灵的交流,给予对方爱的力量。拥抱是交流的语言,是鼓励和安慰,是用无声的语言传达爱。这种肢体之间的接触比任何语言都有力量和影响。
黄演林认为,让婴儿学会拥抱是学会接受别人,接受自己。在生活中,父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例如洗碗、移动吸尘器、玩拖把等。当孩子专注于自发的探索时,学习就已经开始。因此,让教育回归婴幼儿的真正日常生活体验,不要给予太多限制。
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把认识、体验、自我创造、解决问题留给孩子,让他们从生活中得到真实的启发。在放手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做一面镜子,如实描述、反映和表达当时的情况。事后,则帮助孩子分析并总结。
总之,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