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晚。然而,当孩子两岁多仍不怎么说话时,家里的老人会感到焦虑。那么,如何让孩子开口说话呢?
首先,满足孩子的“听”是让他更好地“吸收”语言的关键。我们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是全世界宝贝习得语言的共同方式。我们与几个月大的孩子交流时,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帮助孩子快速理解语言。孩子会逐渐把表情、动作和声音联系起来,逐步学会了语言这项技能。因此,在语言准备期(0-1岁),父母要充分调动孩子的一切感官,多与孩子进行声音沟通。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听不懂。比如,可以和孩子玩一玩听声音、做动作的游戏。
其次,鼓励孩子用语言代替肢体动作。这类孩子长大后,会理解大人的表达,但就是不愿意“张嘴”。这类孩子如何引导呢?很简单,父母不要急于替孩子说出来,“你想吃这个吗?” “你想要小火车?”……请耐心地告诉孩子:“宝贝儿,不要着急,你能不能告诉妈妈,你想要什么?”当孩子获得表达的正面体验时,就会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从而习得更多的词汇,在生活中慢慢地学以致用。
此外,练习说话的技能包括“唱歌”、“念童谣、绕口令”和“做游戏”。到了2岁左右,正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父母可以选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念给孩子听。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孩子练习标准发音,又能体验语言带来的乐趣。孩子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对于语言学习也不例外。在儿歌中,他可能会学着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等,慢慢地,就学到了各种拟声词。当然,如果父母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玩玩语言游戏就更好了。
最后,学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系统进行自测。如果发现孩子的语言发展缓慢,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测试,帮助孩子判断孩子语言发展受阻的原因是什么。
1.听觉是否正常。在喊叫孩子时,观察他的反应,如果能理解回应,表明听觉没问题。一个孩子如果失去听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基本丧失了说的能力。
2.发音器官是否发育完善。很多孩子发音不清晰,俗称“大舌头”,多数属于构音器官不够成熟,或是还没有养成发音动作,没有掌握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父母有意识训练发声,就会改善很多。
3.表达意愿是否强烈。如果孩子有表达的欲望,即便不使用语言,也会通过肢体动作实现。那么,说明孩子有表达的需求,父母不用担心。如果以上三方面均在正常范围内,那么,父母只需要在后天环境中,对孩子稍加引导,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展。
生育帮版权文章
文章来自www.snsnb.com网站
本文由snsnb.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