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nsnb.com提供
很多家长在宝宝耳朵里有污垢和耳屎时,会尝试直接清理。然而,这样做只会引发更多的问题。那么,直接清理有哪些危害呢?正确的清理方法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正确清理宝宝的耳朵,保持其健康与干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婴儿耳垢的五大隐患。1. 耳屎越掏越多,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2. 引发慢性炎症,孩子耳朵有脏东西,家长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3. 鼓膜损伤听力,耳朵保健宝宝耳朵发育尚未成熟,轻掏伤恐炎症。小宝贝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轻者掏伤耳内皮肤而引起炎症,生疖长疮,严重的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导致宝贝听力损伤。4. 引发皮肤癌症,经常掏耳朵还外耳道的皮肤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它是良性,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容易复发,而多次复发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癌症,对生命构成威胁。5. 损伤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宝贝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来回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耳屎是否需要清理。耳屎是可以保护外耳道的皮肤,可以起到抗细菌的作用而预防感染。如果没有耳屎,外耳道就会比较干燥并且容易感染,所以在大多数宝宝耳屎会起到保护作用是不需要清理的。小的耳屎也多会随着宝宝的运动而自行排出。当然,也有一些宝宝会形成较大的耳屎而不易排出,有时甚至会造成宝宝不适或影响宝宝听力,这些通常发生在经常耳朵感染的宝宝。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用棉棒帮帮宝宝清理耳屎,因有时只会把耳屎弄得更近里面。家长可买些软化耳屎的滴耳液帮宝宝滴耳,当仍没有帮助时需要看医生,让医生取出宝宝耳屎。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在给宝宝掏耳朵时,家长有哪些危害。有的家长看到宝宝耳内有较多的耳屎,就用棉签、掏耳勺、发夹等掏挖宝宝的耳朵,这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宝宝外耳道发炎或疖肿;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瘀血,反而使耵聍分泌增多;如果掏挖耳朵过深,宝宝不配合,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引发咳嗽反射,会伤及鼓膜,发生炎症或损伤。家长注意,切忌用发夹、火柴棍、指甲、铁签等锐物掏耳朵。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儿耳垢如何清理。1. 耳屎不多清理,对于耳屎不多的宝贝,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妈妈确实担心,也可以用棉签在外耳道入口处轻轻清理一下即可。2. 分泌过多阻塞,如果耳屎分泌过多,凝结成硬块,就会造成外耳道阻塞。最好带宝贝去医院请五官科医生帮助处理,切勿在家强行给宝贝挖耳屎。3. 滴小苏打溶液,如果耳屎较多,可以用3%的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溶液,每2~3小时滴1滴入耳内,一天3~4次,1~2天后耳屎变软再用小镊子轻轻将其取出。注意事项:这个过程一定要固定好宝贝头部,勿使其乱动,以免造成伤害。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小儿耳垢的错误做法。1. 用异物挖耳朵,耳垢清洁孩子耳屎过多,请寻求医生,切勿自行开挖。2. 手指头抠耳道,妈妈们有时用工具很难成功的排出耳垢时,总是习惯性的用手指帮忙,殊不知这会使宝宝的外耳道受到不良挤压不仅使耳道非正常增大,而且还会损害附近的皮肤。3. 水滴进入耳内,有些妈妈清理时害怕宝宝耳内太干燥引起宝宝不适,然后就用几滴水浸湿耳内使其湿润软化,殊不知,水分太少往往难以排出,最后就会留在宝宝耳内,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发中耳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