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宝宝体内出现寄生虫的概率相对较小,但如果平时不注意卫生,还是有可能感染。一些父母在发现宝宝体内有寄生虫时,会给孩子服用驱虫药。那么,为什么宝宝体内会感染寄生虫呢?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给宝宝服用驱虫药呢?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答。
为什么宝宝体内会感染寄生虫呢?这是因为宝宝喜欢抓玩具,看到新鲜的东西就喜欢用手抓来玩耍,有时还会放进嘴里。这样就会导致寄生虫的感染。此外,这个阶段的小宝宝消化系统和免疫功能还未完全发育,不卫生的饮食、凉拌食物等吃进宝宝的肚子里,都会导致肠道寄生虫。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给宝宝服用驱虫药呢?2岁以下的宝宝无需驱虫,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基本都在大人的看护下活动,吃外面的食物也比较少,感染虫卵的几率小。而大多数驱虫药需经肝脏分解代谢,2岁以下的宝宝肝脏还在发育之中,服用后会造成肝功能损害。2岁以上宝宝经过医生确诊后可以驱虫。
当宝宝脱离大人怀抱开始自己活动时,常把脏东西含在嘴里(如玩具、文具及不干净的餐具等),吃东西前不洗手,又喜欢吃生食、冷食及喝生水,加之没有及时剪指甲,家中有宠物等因素时,宝宝睡觉时磨牙、面部白斑、指甲小白点、贫血,且最近经常腹痛、腹泻、大便潜血、肛门瘙痒,体重增长不满意,需要考虑到寄生虫的可能性。这个时候就需要留取孩子大便到医院送检,在未诊断之前,不建议随意服用驱虫药。
驱虫药有什么副作用?总体来说,驱虫药是比较安全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儿童、成人均能耐受。以其中最主要的药物阿苯达唑为例,副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发生率约为1%的:恶心、呕吐、胃痛、肝功能损害、头痛、眩晕、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可逆性的脱发、发热等,这些反应通常较轻微,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2. 发生率小于1%的:皮疹、皮肤瘙痒、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异常(红细胞、血小板下降,表现为贫血、没血色、容易出现皮肤瘀斑或出血),应及时就诊,采取相应措施。
3. 极少数的个体可能出现非剂量依赖性的不良反应(特异质反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急性肝衰竭、转氨酶升高的肝炎、严重药疹、急性肾衰竭等。请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和观察下服用驱虫药物。
本文由来自生育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