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方法有哪些?如何确诊?是否需要治疗?

2023-10-28 09:20:26 作者:sn_yy 142人浏览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许多人在体检时发现的疾病。尽管很多人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但由于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这种疾病不需要治疗。那么,在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我们是否需要治疗呢?

事实上,幽门螺杆菌感染确实是一种传染病。虽然感染细节尚不明确,但根据多项证据,这些感染多发生在幼儿时期。成年后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相对较小,治愈后再次感染的几率也较低。因此,成年人即使治愈,也极有可能避免再次感染。

目前,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侵入式检查-胃镜活检:胃镜不仅能够观察胃部情况,还可以顺手取一些组织做活检。通过活检,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

2. 非侵入式检查-呼气试验:C14呼气试验是一种简单且无痛苦的检查方法,通过吹气就能完成。这种检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检出率和较高的符合率,近年来在长沙东大肛肠医院颇受欢迎。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分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饭前便后洗手、使用公勺公筷等,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此外,在聚餐时使用公勺公筷、避免互相夹菜、不口对口喂食以及牙具定期换掉等做法,也能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由于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感染人口基数大,耐药率也较高,因此根除率下降,可能导致较高的再次感染率。此外,不规范的抗生素应用也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

综上所述,对于成年人来说,若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且病情较轻,可暂不治疗。但对于无症状的14岁以下少年儿童,即使胃镜检查出胃十二指肠溃疡,若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仍需治疗。对于70岁以上老年人,即使查出细菌并具备治疗指征,也应考虑药物副作用,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治疗。

总之,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遵循以上原则进行治疗,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远离幽门螺杆菌,是预防感染和降低感染率的关键。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方法有哪些?如何确诊?是否需要治疗?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文章来源www.snsnb.com网站
生育帮版权文章 文章来源生育帮

话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