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对孩子来说是最受欢迎的食品,但现代社会中许多零食都含有大量的人工原料,如反式脂肪、膨化食品和添加大量人工色素的食品和饮料。这些原料都可能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们应当警惕以下三种减低孩子智力的零食祸首:
1. 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又称反式脂肪酸,一般由植物油经过“氢化”技术处理而产生。与普通植物油相比,人造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和存放更久等优点。美国快餐业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相当普遍,如脆皮面包、炸薯条和甜甜圈等食品。一些面点酥松的油脂、人造黄油和用于油炸的食用油可能含有反式脂肪。孕妇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乳母,或通过乳汁喂养婴儿,导致孩子缺乏必需脂肪酸,从而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
2. 膨化食品:膨化食品因其酥、脆、香、甜等口感深受孩子们喜爱。然而,国内外医学专家认为,膨化食品并非真正的安全或健康食品。长期食用这类食品对大脑和体质发育都有负面影响。美国营养专家多次警告说,膨化食品中存在较多有害金属元素铅或铝,家长不应常让孩子吃这些食品。膨化食品中铅、铝含量较高的原因有:一是加工这类食品需要加入膨松剂等添加剂,部分膨松剂含有较多的铅或铝等重金属;二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通过金属管道,金属管道内通常含有铅和锡的合金,高温情况下这些铅容易气化,污染膨化食品。经常食用膨化食品对孩子的伤害很大。长期摄入铅会潜伏于血液和骨骼中,难以自然代谢。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铅的吸收量是成人的数倍,而儿童对铅的排泄功能较弱,更容易蓄积体内。当有害重金属累积到一定量时,会对神经系统、消化、造血等系统造成损害,导致认知障碍、思维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终生健康。
3. 人工色素:现在的儿童食品种类繁多,包装精美,色彩艳丽。但一些含有色素的“彩色食品”可能对儿童健康发育造成危害。过量或长期食用这类食品对儿童健康发育无益。在儿童智力发育阶段,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类脂等营养元素,而人工合成色素不能提供这些营养。同时,人工合成色素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可能在保存过程中混入砷、铅等有毒的中间产物,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行为。此外,摄入过量合成色素还可能引起过敏症,如哮喘、喉头水肿、鼻炎、荨麻疹、皮肤瘙痒以及神经性头痛等。部分人工合成的色素作用于人的神经,会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一系列症状。因此,医生建议家长们严格控制孩子的饮食,让孩子多吃天然食品,购买加工食品时尽量选择不加任何人工添加剂的食品。
文章来源生育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