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在探讨多动症儿童的脑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人们对此充满好奇,想要了解这些儿童的脑部发生了什么,导致他们的行为与正常儿童截然不同。为了揭示这些差异,学者们尝试通过研究药物对多动症儿童的影响来了解药物在多动症儿童大脑中的作用机制。
近二十年来,随着多种无创性脑研究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大脑结构与功能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以及潜力开发等问题。特别是近十年来,功能磁共振(fMRI)的迅速发展为我们研究多动症儿童脑功能异常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通过fMRI,研究者可以观察到孩子大脑活动的变化,并分析局部脑区血流量的变化,从而判断相应脑区的活动程度。
多动症儿童的大脑结构确实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大脑的前额叶、胼胝体等结构体积减小,小脑后下蚓部的体积明显减小。这些结构的变化与正常儿童相比,说明多动症儿童的脑功能确实存在异常。
多动症儿童大脑内局部脑血流异常。研究表明,多动、冲动等行为症状越严重的孩子,其额叶和顶叶的血流灌注越少;纹状体区的灌注普遍降低。在执行相同的认知任务时,多动症儿童大脑特定脑区的活动情况与正常儿童不同。例如,在执行某一任务时要求其突然停止,多动症儿童大脑特定脑区的激活程度较正常儿童差。
此外,多动症儿童脑功能的异常还表现在对治疗药物的反应上。研究发现,在给多动症儿童服用利他林(目前治疗多动症最常用的药物)后,其基底节部位底血流量下降。有研究者在给多动症儿童和正常儿童服用利他林后,让他们做需要持续集中注意力的任务,并对这些儿童的脑纹状体区进行研究,发现利他林可以使多动症儿童纹状体的活动增强,而使正常儿童纹状体的活动减弱。这说明药物的治疗作用正是通过改变大脑的活动状态而实现的;药物对正常儿童和多动症儿童大脑的影响是不一致的。
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多动症儿童在完成特定任务时,大脑的活动与正常儿童确实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了多动症的诸多症状。多动症症状的出现具有神经生物学基础。综上所述,脑功能成像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角度理解多动症儿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探讨和发现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