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敏感的人在进食、刷牙时可能会感到不适,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牙齿敏感可能是由牙齿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物质和机械作用等引起的一种酸痛症状。牙齿敏感不同于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常见的原因包括磨耗、楔状缺损、牙周萎缩等,这些牙体疾病会导致牙本质暴露,使牙齿敏感。发病高峰年龄约在40岁左右,但儿童也可能因为牙外伤、龋病等原因导致牙本质暴露。
牙齿敏感的病理机制是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受到外界刺激时,液体中的神经纤维会被激活,进而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感觉。因此,牙齿敏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封闭牙本质小管,阻止液体流动,如使用乙酸锶、氯化锶等锶剂和磷硅酸钙钠等物质;二是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如使用硝酸钾等钾剂。
关于牙齿脱敏产品,主要包括乙酸锶、氯化锶等锶剂和磷硅酸钙钠等物质。这些产品可以封闭牙本质小管,阻止液体流动,从而减轻牙齿敏感。此外,防龋齿产品如无氟牙齿脱敏剂,虽然能促进牙齿再矿化、抑制菌斑形成,但仅能治疗菌斑性牙龈炎症,不能预防龋齿。含氟牙齿脱敏剂和某多重倍护牙膏,如氟化物含量高达1450 ppm,防龋作用更加强。
牙齿敏感的防治方法包括口腔保健、及时就诊、涂氟、窝沟封闭、控制食物摄入等。牙齿敏感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切不可忽视。对于龋病和牙齿敏感的防治,建议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口腔保健、及时就诊、涂氟、窝沟封闭、控制食物摄入等。在出现牙齿敏感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口腔专科医院,明确病因,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脱敏剂。